lib.polus.edu.cnlib.polus.edu.cn/poluslib/cjwbs/bbcg/bxck/images/... · )*+*, -./01 )*+*, -./2345...

Preview:

Citation preview

标榜办学参考2015 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主 编:庞慧萍 编 辑:庞慧萍 粟立

主 办: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图书馆 2015 年1 月10 日

【本期导读】.....................................................................................................................................1【理论研究】.....................................................................................................................................2

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的功能................................................................................................ 2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 5高校图书馆建筑“本位”设计功能要素.............................................................................. 10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造型应考虑的因素.......................................................................... 13高校图书馆中庭空间的功能.................................................................................................. 14高校图书馆中庭空间的类型.................................................................................................. 18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布局.............................................................................................. 22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26

【案例研究】...................................................................................................................................28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 28西藏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设计.................................................................................................. 32意大利罗马宗教拉特兰诺大学新图书馆的坡道空间..........................................................38哈迪德的流动空间...................................................................................................................41

【风 向】.........................................................................................................................................42台湾:大学太多面临撤并...................................................................................................... 42教育部:国家重大项目遴选将更注重绩效评价.................................................................. 42鼓励企业参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转变.................................................................................. 43未来高考录取实行一档多投 或不分批次按专业录取........................................................43教育部:2015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 749 万.......................................................................... 43教育部: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44公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全科考查 文理不分....................................................................44教育部:公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相关意见...................................................................... 44首次实行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 科技推广也可评教授....................................................45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

【本期导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案》第一条明确提出:“高

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随着现代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国家人才培

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其图书馆将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术机构。进入

90 年代,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进一步扩大,除了继续传统的“藏、借、阅、管”

等功能外,还引入了新的职能:

一、实用职能:高校图书馆承担了“学习中心”的职能、“检索中心”职能、

“咨询中心”职能、“科研交往中心”职能、“文化中心”职能,“成果展示中心”

职能。

二、象征功能:高校图书馆建筑是时代、高校本质、学习生活的象征。

正因为高校图书馆在高校中扮演着多项重要角色,因此,多数高校校园规划

都将图书馆放置于校园的轴线或核心位置上。

为了配合我院中江新校区图书馆规划建设,《标榜办学参考》38 期以“新校

区图书馆建筑设计”为主题,提供理论研究文献 8篇,案例分析文献 4篇,另提

供国内外办学动态 9篇,共提供参考文献 21 篇1。

1《标榜办学参考》2015 年第 1 期参考文献由庞慧萍提供,钟芳和李蓉参与了部分编辑工作。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

【理论研究】

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的功能

钟晨

1 实用功能

我国教育部在 2001 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案》的第一条中明确提

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

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基本的

特征,也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宗旨所在。可见,高校图书馆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性质是学

术性和服务性。然而随着现代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国家人才

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其图书馆将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术机构。进入 90 年代,

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进一步扩大,除了继续传统的“藏、借、阅、管”等功能外,还引入了

新的职能。

1.1 “学习中心”的职能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衡量一所大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看它能否培养出高

层次高水平的人才来。将高校图书馆建成一个具有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工具书等丰富的

教学资源,并配备音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交互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学习中

心”,为学生提供主动灵活,生动而带有创造性的学习环境,无疑是保障人才培养的重要条

件之一。

1.2 “检索中心”的职能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哪一项职能都离不开对文献信息资源的

开发利用。随着计算机网络化的形成和光盘载体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检索中心”的职

能将越来越重要。广大师生不仅可以通过它检索到本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信息,以及订购的

光盘数据库和磁盘数据库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它与国内、国际网络联结检索到国内

外数以千计的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所拥有的文献资源和软件资源,及时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

最新成果和动态。

1.3 “咨询中心”的职能 现代高等院校对信息和情报的需求是大量的、多方面的,因而对

信息工作人员和情报工作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他们不仅应起到信息源与信息用户之间

“中介人”的作用,还应能根据学校或社会的需要,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

为师生的疑难提供必要的咨询,起到信息专家或情报专家的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

担负起读者教育和读者培训的责任,特别要培养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4 “科研交往中心”的职能

高校图书馆具有文献资源优势,这为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科研创造了条件,也为不同

专业的师生们创造了互相交往、互相激发的条件,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科研交往中心。这对培

养新世纪的“全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增多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

也对这方面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1.5 “文化中心”的职能

现代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素质的综合提高和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许多学校定期举

办各类展览、讲演、报告等文化活动,为高校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人

文素养。因此,高校图书馆日益成为发挥校园文化职能的重要阵地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信

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还要求具有不断引进和推广新科技和文化信息,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的

职能。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还是一个文化中心。为了满足这些职能的需求,许多高校图书

馆增设了报告厅、展览厅、检索大厅、多媒体教室、自习教室、休闲交往场所等功能空间。

因此,我们在图书馆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在设计前就考虑到图书馆的多功能需求及变化,

注重图书馆建筑的实用性、适应性与灵活性,为将来的发展做准备。

因此,集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高校图书馆,必然是校园人流汇集的活动中心,也是高校学

术及文化中心,更是高校校园规划之中最能体现高校本质特性的建筑。图书馆的实用功能对

图书馆选址的要求如下:

1.5.1 功能使用要求图书馆与中心区域,与教学楼和宿舍都有较好的联系。人流组织清晰,

高校图书馆读者流量大,使用频率高,各类读者流向较为明确和集中。因此图书馆宜居中布

置;如各方向读者流量不等,则优先考虑最大流量的读者流向,高校学生读者流量最大,故

应以学生流向为主。图书馆宜位于主要教学区和主要学生宿舍区都较易达到,服务距离均等

的区域。

1.5.2 由于图书馆为人流量大的交通节点,要求其可达性好,位于校园人流主线或交叉节

点附近。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交通组织而言,高校图书馆应位于交通便利的区域以方便读者到

达和书籍运送,一般靠近校园主干道,人流和车流(包括消防车)都能无阻碍,但为避免噪音

干扰,需要有一定的绿化间隔。

1.5.3 图书馆所处环境宜安静以利于读者阅读和研究。高校图书馆位于校园之内,所需要

考虑的噪声源不多,主要包括校内的运动场所、部分噪声大的工厂或实验室。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4

2 象征功能

高校图书馆无疑在高校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实践中来看多数校园的规划都将图

书馆放置于校园的轴线或核心位置上,原因也很容易理解,九十年代之后的图书馆身兼多重

象征意义。

首先,高校图书馆从出现开始一直都扮演着“知识”和“学术”的角色。学校的根本任

务是培养人才。配备海量知识和先进教学设施的高校图书馆无疑是莘莘学子追求真理的最佳

场所。这也就意味着它能够体现学校“教书育人”的本质功能。

其次,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师生高频使用的场所,越来越表现为校园社区活动中心形象。

首先从第 2 章中所阐明的高校图书馆发展轨迹来看,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已有所改

观,封闭严肃的知识殿堂由于“以用为主”的观念与信息化技术的介入变成了开放的咨询平

台。而大学中,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学生的使用频率也在成正比攀升,图书馆是提倡主动学

习和拓宽学生兴趣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的最佳场所。而图书馆愈来愈多的综合功能,如学术

报告,公共展示,社团活动等更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学生活动的中心。

最后,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连同虚拟图书馆的复合化概

念已让其成为人们心目中新时代的咨询平台,代表新时代和新技术。九十年代以来的高校图

书馆建设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信息化技术建设,图书馆的知识脱离了纸质载体的束缚通过网络

覆盖校园,而高校图书馆建筑更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信息中心,让人类积累几千年的智慧以最

便捷的方式亲近大众,完美的诠释了信息技术所能发挥的最大效能。

简言之,现今的高校图书馆体现了学校的教化本质和学术研究功能,是积极校园生活的

写照,亦留下了社会时代发展的印记。三位一体的象征意义让图书馆建筑成为校园形象表征

的最佳载体。因此图书馆希望作为校园形象被感知放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模拟老

校区的场所位置及老校区的图书馆形制,感受到相同的场所,联想到相同的历史。在校园规

划实践中,图书馆建筑常常被放置于在学校最显著的视觉中心位置。当有地形或特殊周边环

境的时候,图书馆建筑被作为地标放置在最易引起注意的道路交通节点,人流相对集中地方。

或地势较高的地方。在普通情形下,图书馆建筑被放置在校门可以直接看到的部位,环境优

美、景观吸引人的部分,或轴线序列的终点(视线的焦点),教学楼群(其他重要功能集中

的部位)。

3 认知功能

根据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人们对于城市的感知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城市形态之上

的,且与客观存在的形态有很大关联。高校新校区中客观存在的每一栋建筑都对人们脑海中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5

的校园意象有影响,区别只是有重大意义的建筑在人们脑海中的意象自然会更加深刻,成为

重要的参照性标志物构成人们脑海中的意象系统。

根据前一小节论述,高校图书馆建筑是时代、高校本质、学习生活的象征,具备相当大

的潜力成为人们意象中的参照物。根据凯文林奇的理论,当图书馆建筑具备独特的外部形态

可被辨识认知,并留存在人们记忆中之时,其标志性建筑物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

3.1 小范围内它将作为周边可视范围的一个地标,具有不同的形象作为标志物出现在人们的

视野中,让人们的移动具有方向性和可参照系统。

3.2 在人们记忆之中,它作为参照体帮助于人们解读整个校区的意象。

因此图书馆如果要满足意象中的结果认知功能,建筑外形应当具有标志性,与众不同。

而且图书馆外部空间形态应当是可以被感知的形式,通常通过高矮、大小、密疏、对比、轴

线序列的终点,道路的转折点、广阔平地上的体量庞大的建筑物、优美的景观衬托来满足这

种要求。

在新的校园规划中,高校图书馆一般位于大学的中心区,这个中心区不一定就位于校园

的中心,而一般与公共教学区一道形成大学校园的中心区,在整个校园规划中处于最突出的

区域。高校图书馆在这个区域中是视觉的焦点,针对整体布局而言,靠近校园主入口等显眼

位置,或临近校园内最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如礼堂、高层教学楼)的位置,易于形成可识别

性。当图书馆被处理成为学校核心建筑和标志性建筑时,常常位于平面构图中心。

信息来源:钟晨硕士论文《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研究》P36-40 页

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

马秀华

1 灵活性原则

20 世纪 60 年代,擅长设计大学图书馆建筑的英国著名建筑师哈里·佛克纳·布郎 (H-

arry Faulkner Brown) 提出图书馆建筑设计十项原则,并置灵活性原则与首位,现代图书

馆灵活性可理解为: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条件下,为适应将来发展

变化而具有改变内部空间布局、组合、划分和使用的可能性。

20 世纪 70 年代传入我国的模数式图书馆建筑被认为是图书馆建筑灵活性的象征。框架

结构的模数式图书馆建筑,通过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将固定功能转变为动态功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6

能。

1.1 统一层高即藏书区、阅览区、工作区三者处在同一层高,要求在同一水平面上,若采用

开架阅览和开架书库,在新建图书馆中设置单层书库的,其最佳高度为 36m 。

1.2 统一荷载在传统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中,阅览室和书库荷载设计是按国家标准规定设计

的,阅览室荷载设计标准比较低,这不利于书库和阅览室在使用中的互换,现代图书馆实行

开架阅览,为了能够在阅览室内设辅助书库和载架书库,楼板的荷载就必须按藏书荷载计算。

1.3 统一柱面即书库、阅览室、工作区都采用框架结构,大柱面。根据已经建成的图书馆的

使用经验,75m 柱网能达到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划》 规定的最低标准,较好地满足阅览的

需要,也能根据需要任意分割,如研究室、情报检索室、电子阅览室、视听室、会议室等。

模数式图书馆由于取消了固定的建筑间隔和建筑区域,可以让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比较

容易做到多种反应和调整。但模数式建筑因为开间大、荷载大、柱距大,造价较高,日常维

修也较高,需要人工采光和通风,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地区尚能承受得了,欠发达

地区就差一些,况且模数式建筑又忽视了建筑的个体要求。为此,鲍声提出的模块式图书馆,

既使图书馆具有模式建筑的益处,又能有效地减轻经济负担。模块式设计将图书馆分为入口

区、研究区、基藏区、办公区、公共活动区和技术设备处,然后分区确定荷载、柱网和层高,

这就使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成为可能,并且在建筑造型和扩散方面更是有灵活性,有效地解

决了模数式建筑建得起用不起的矛盾。

2 开放性原则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 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机构,是学术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种原则性的规

定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性奠定了政策基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和普及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共建共享的梦想得以成真。这种理论反映到图书馆的建筑上来,就要求建筑遵守开放性原则

进行设计。文献资料的全方位和全天候开架借阅,即所有馆藏文献直接面向读者,打破传统

和小面积分割、封闭的模式、普遍采用“三统一”、“大开间”的设计形式实现人机对话,开

展个性服务,实行一卡通的借阅和“藏、借、阅、管”四位一体化原则,使高校图书馆的建

筑真正做到“门庭开阔、空间开敞、资料开架、网络开通、管理开明,从而使高校图书馆的

开放性特色尽情地发挥出来。近几年来,开放原则在高校图书馆建筑中还表现在合作共筑上,

参加共筑的对象有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与其它机构的合作,如美国加州大学圣荷

西校区与荷亚公共图书馆于 1998 年两馆共同出资联合建立新馆,并提出“无缝服务”、“平

等对待”的原则这种特殊的结构和模式,既有公共图书馆和特征,又有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功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7

能,还具备科技图书馆的特点,正如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说:借着建筑,能够把更多读者的生

活、工作和人生相互调和起来。

3 人文化原则

在现代化图书馆的建筑中体现人文化思想就要求从选址、室内布局多功能设计上努力营

造一种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让读者去品味、去感受建筑,让建筑与读者之间产生亲合力。

3.1 选址合适。国家建设部 1999 年颁布的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中特别强调选址要充

分考虑交通方便,环境安静,符合安全和环境标准等。因此高校图书馆的选址应综合各种因

素,周密考虑,具体应体现以下几方面:(1)符合学校的办学规模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并且

建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建筑。(2)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尽可能使读者到图书馆行走的

距离最短,即最好应将馆址设在学校整体规划的中心地带上。(3)环境适宜,这就要求图书

馆周边没有噪音、粉尘、大气的污染,保证环境相对安静。

3.2 室内布局更具人性化现代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应符合人性的要求,图书馆的室内设计空

间,首先是人的生存空间,其次才是人的阅读空间,因此室内设施要注重美观耐用,符合人

体基本尺度,设施位置的摆放不能影响读者的阅读视线,具体设计对读者的心理因素要多加

考虑,对于人来说,环境功能作用的优势,直接影响着空间其他功能的实现,良好的环境,

既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又满足了读者的心理需求,从

而产生轻松、愉快的心理效应,促进良好的学习、阅读效果;不良的读书环境容易使读者肌

体失去平衡,产生烦躁、紧张、压抑情绪,影响学习思维、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再好,

功能再多,也无济于事。根据经验,31 米以上的室内净高和普通的大空间设计不会造成闭

塞压抑感。在色彩上,各种墙面、地面、顶棚的色彩处理原则是,必须给读者造成一个能集

中注意力、减少疲劳、感觉舒适、轻松、安静的效果,各功能区域在色彩上还可以作适当的

变化。

3.3 多功能性设计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的建筑结构

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文献典藏、文献整序、文献借阅、信息咨询等图书馆的传统功能和

服务手段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要。不断发展的形势要求图书馆的新型功能

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扩展,诸如图书馆的多媒体服务功能,文献信息数字化功能、文化交流功

能、文化研究功能以及文化服务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都在不断发展。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

生活的改善,图书馆将成为读者文化娱乐和休闲交友的重要场所,与此相适应的音乐厅、书

店、银行、邮递、小餐饮,同时还应给残疾人特别关怀,入口处专设无障碍通道,阅览室专

用座位和辅助设施,这样才能满足残疾人读者及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8

4 智能化原则

所谓图书馆智能化,就是采用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大楼的设备

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对使用者提供综合服务的建筑物,其智能化的主要内

容归纳如下:

4.1 办公自动化系统 (OAS)

OAS 的主要任务是馆藏文献的管理与服务,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决定了信息资源的管理

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 OAS 便成了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关键,OAS 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管理系

统、信息资源服务系统、用户管理系统。

4.2 通讯自动化系统 (CAS)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它不仅利用馆内局域网开展文

献信息服务,更重要的是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是说,要通过网络通讯系

统实现语言、数据和图像的通讯和传输,CAS 主要包括:以多功能电话、传真、数据终端等

为主的通信网和远程数据通信网,结构化布线系统,集成网络交换机,Internet 网络服务,

无线电和有线多媒体通讯系统,馆际互借和信息交换等。

4.3 楼宇自动化系统

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由多种多样的楼宇控制子系统组成的综合体系,实现集中监视、

控制和管理。它主要包括:消防自动化系统、空调系统、闭路电视、门禁管制、电视广播系

统、能源管理系统、给排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安全保卫系统、电梯管理系统等。

4.4 综合布线系统 (PDS)

PDS 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的必然选择,它能较好地解决传统布线方法面临的许多难题,

诸如系统兼容性差、缺乏统一标准、系统变更困难等。PDS 在 1995 年前后作为 3A 智能化

的基础,被正式引入现代图书馆建筑。在具体的运用中,其基础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4.4.1 布线的统一性

综合布线时应统一考虑照明电源线、动力电源线、局域线和通讯线等,把这些线路进行

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4.4.2 强弱电系统和区分

综合布线时应分为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以避免强电系统产生的电磁场干扰弱电系统,

弱电系统应以分道布线为佳,这也是图书馆建筑智能化设计中的一个基本原则。

4.4.3 辅助设计的采用

综合布线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专用软件来完成。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9

4.4.4 布线结构的选择

综合布线系统通常采用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星形 (StarTopplogy) 拓扑结构,这使得图书

馆在日后发展用户和增加终端数量时,对于系统的扩充和换代变得简单易行。

5 绿色环保原则

随着科学、经济、社会、文化的“生态化”和“整合化”,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建筑设计

思想的核心便是生态环境、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生态图书馆作为人类和自然之间

的纽带和桥梁,其设计原则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5.1 建筑施工中少用或不用化学材料

许多建筑材料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如:氯乙烯、甲醛、酚类等在封闭的大楼

中,潮湿的空气和室内产生的污染性物质本来就很难排除干净,容易使人“头晕恶心”,加

速各种病毒的传播,加之油漆、墙壁、地面和家俱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更增加了人们患各

种疾病的危险性,因此应该选用绿色环保、无公害无污染、无放射性的材料,室内布置在注

重感染力的同时,还应朝着具有生态效果的绿色环保方向发展,提高安全性,减少对人体的

污染。

5.2 尽力采用无污染、再生能源

在图书馆的建筑中尽可能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再生能源。作为取暖、照明、热

水等的主要能源,北方地区有充足的太阳能和风能,现有的水平完全可以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作为图书馆的能源供给,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保护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照明标准,

采用高效、长寿、节能、环保的光源和灯具,做到在有人活动的地方必须有足够的照明;没

有人在,应将灯全部熄灭。

5.3 搞好采光和通风

采光指能得到的自然光线。采光问题应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太阳能可杀灭室内空气

中的致病微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每天日照 2小时,是维护人体健康和发育的最低需要。

另一方面,强烈的紫外线对皮肤、眼睛角膜上皮细胞,纸张的纤维结构、水分、张力、耐折

度都有一定的危害,所以也要采取适当的遮阴措施。通风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一,空气清

洁度,指室内空气中有害气体、代谢物质和细菌总数的含量。其二,温度冬天不应低于 15

摄氏度,夏天不应高于 30 摄氏度。其三,风速,室内风速冬天不应大于 0.3 米/秒,夏天不

应小于 0.15 米/秒。其四,相对湿度,室内相对湿度不应大于 65%。

5.4 搞好建筑物周围环境绿化

绿化环境也是绿色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图书馆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的面积不得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10

少于馆区全面积的 1/3,科学实验证明,绿化面积少于 1/3 起不到吸收噪声、清新空气和调

节温、湿度的作用,绿化应选择那些不滋生、引诱害虫及不生长飞扬物的植物,且还要选择

不易着火、有利安全的植物。特别推荐设置集水井,能有效节约地下水资源。

信息来源:《现代情报》2005 年第 11 期

高校图书馆建筑“本位”设计功能要素

杨琴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应紧紧围绕“藏”、“用”、“育”并顺应新时期三者的发展变化展开

空间形式构想,及时、充分地体现高校图书馆的功能需求,要摈弃追求外形奇特不实用、哗

众取宠、奢侈浪费的设计,以实用、理性、经济、美观、大方的思想构建高校图书馆建筑。

1 藏: 经济且合理,顺应发展趋势

不管 Google 的“图书馆计划”、欧盟的数字图书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数字图

书馆”以及我国的 CADAL 项目覆盖到多广范围的图书,纸本图书的收藏、保存仍然会在相当

长的时间内成为馆舍建设考虑的动因之一。

图书馆的藏书分为基本书库、特藏书库、密集书库和阅览室藏书四种形式,图书馆建筑

设计要合理、经济地体现不同藏书形式以及不同类型文献的空间布局、传递流转的要求,尤

其是可持续收藏的要求,并与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和所选书架的排列要求相适应。同时,随着

图书馆服务、管理理念的更新,藏书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图书馆藏书建筑设计要适应这样的

变化。

1.1 符合藏、阅、咨询一体化的趋势。当前图书馆呈现藏、阅、咨询一体化的趋势,建

筑设计要顺应这样的发展趋势,在藏、阅、咨询空间合一的区域,采用统一柱网尺寸、统一

层高、统一载荷的结构设计,实行大开间,摈弃低空间、高密度的藏书格局,辅助图书馆实

现开放式的藏书布局。综合考虑人、书的共同需要,不仅满足保存书的要求,还要符合人处

其中的生理、心理需求。

1.2 适应知识服务理念指导下的藏书布局。在知识服务理念下,提倡以主题布置阅览室,

将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形式的文献:图书、期刊、报纸、声像资料、电子资源及网络设备等

集于一室。不同载体的集中管理,在建筑设计上,第一,按保存指标要求最高的标准来设计。

比如,缩微胶片、磁带、光盘的保存对湿度、温度、防磁、防尘的要求高于纸本书刊,则按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1

高标准进行设计; 第二,为各种载体的使用配备设施。比如,某主题阅览室收藏有报纸、舆

图等大型载体,那么阅读需要大的阅览桌或扫描台,该主题阅览室需要大开间,墙面要留有

大片空白区域以便挂图,并配备挂图的设施。

1.3 设计密集存放区域。尽管藏、阅、咨询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但这并不否认密集存

放的价值。相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文献老化速度加快,加之数字文献信息的日益丰富,

纸本文献保存成本的增长,出于节约运营成本和节省建筑空间的考虑,将不常用文献密集存

放或许是网络时代人类对知识和文化印记保存的理想模式。哈佛大学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便兴建了高度密集式的储藏书库。在我国,清华大学图书馆已有 60 万册藏书异地密集存储。

出于承重考虑,一般将密集存放书库设计在底层,底层的自然通风和湿度条件稍差,在设计

中要从朝向、窗户的设置、书架的布置以及除湿设施方面充分考虑。

2 用:方便且高效,节省运营成本

所谓设计,即以空间形式表达用户的时间需求。有学者提出建筑设计就是根据用户对时

间利用方式(指单位时间内使用者的各式各样的行为)的相关信息加以整理而来的。建筑设

计首先要关注用户的行为方式,在这里即读者和馆员的行为方式,要根据读者和馆员的行为

性质和特征,为其方便、高效率使用提供支持。

2.1 读者的使用。读者方便使用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目标之一,图书馆建筑设计应从选

址、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等方面辅助图书馆服务工作目标的达成。

关于选址:列宁曾提出过“图书馆活动半径的说法,他认为在距离居民点不远于

1.59-2.12km 的地方应该有图书馆可利用。”日本图书馆界则提出了“把图馆办在身边,办

到生活中去”的口号。图书馆的选址在综合考察环境、地基、安全、学校整体规划等因素

时,还要注意交通方便,要接近大多数读者的生活区,校园面积大的高校可根据教师、学

生居住情况,设置不同分馆或园区阅览室。

关于空间布局:读者流量是馆内布局设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同一平层中,将使用率

高的阅览室设计在楼道口附近;在不同平层中,将读者流量大的阅览室设计在低楼层。布

局设计遵循灵活性和适应性原则,空间布局紧凑,动静分开。馆内布局的识别,除了借助

指引标识的帮助,建筑设计本身也要让读者易于辨别,简洁的空间设计能让读者在入口处

浏览布局图就一目了然。

关于功能分区设计:读者在图书馆的行为方式主要可分为阅读、获取馆员咨询帮助、

读者相互研讨、书刊外借、休闲娱乐等五种类型,根据这五种类型,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

往往也相应地设置阅览区、咨询区、研讨区、公共服务区、休闲活动区等功能区域。阅览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12

区域安静最为重要,设计阅览区时,要将各个阅览室集中设置,并与公共服务区和活动区

分开,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且安静的阅读环境。同时,考虑人流、书流对阅览环境的影响。

设计读者进出的室外走廊,合理安排书刊采编、收藏、外借、阅览之间的运行路线。咨询

区和研讨区可紧靠阅览区,便于读者就学习、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就近咨询工作人员或读者

之间相互探讨。这类区域的设计可小巧、灵活、多样,且在室内布置上要具有启发性,能

激发读者思考,启迪智慧。公共服务区需充分考虑人流无障碍通行。一些空间范围受限区

域可设计互不交错的出入口通道,保证使用者畅行。关于休闲娱乐,有学者将其作为并列

于国际图联提出的四项职能之后的第五大职能。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丰富,到馆查阅资料

的读者逐渐减少,环境高雅的图书馆的休闲功能逐渐显露。建筑设计应顺应这样的发展变

化,通过精心打造的休闲活动区为读者提供休闲功能。休闲活动区包括中庭、花园、庭院、

回廊、咖啡厅等等,设计要雅致,布局要温馨,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的环境。

2.2 馆员的使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针对馆员的使用以方便开展工作、节省运营成本

为原则。平面布置应符合采购、拆包、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和加工等流程的要求,根

据书刊的流转传递路线布局各个工作间以及各阅览室和书库的相对位置。拆包间应邻近专

设的书刊入口; 进书量大者,入口处应设卸货平台;采编用房位置应与读者活动区分开,

与典藏室、书库、书刊入口有便捷联系;书库与阅览区的楼、地面宜采用同一标高;无水

平传输设备时,提升设备( 书梯) 的位置宜邻近书刊出纳台。书库库区可设馆员更衣室、

清洁室和专用厕所。为馆员相互交流和生活健康虑,可以在与读者区域相对隔离的地方设

计职工休息室、餐间、文体活动室等。

公共建筑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使用群体,即使是同一使用群体,在不同时期其价值观、

需求也是变化的。建筑设计要为变化的不同群体留有动态可变的自主创新设计空间。图书

馆建筑设计在满足馆员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应当考虑到馆员的使用是持续的,是一个蕴涵

创新意义的主动行为,建筑设计应遵循开放、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遵循图书馆自身演

变的发展趋势,创造馆员参与的模式空间,让馆员根据需求变化能对室内设计进行改造,

创建灵活多变的使用空间。

3 育:启发性且实用,以高雅的环境使人潜移默化

环境无疑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起着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使身处其中的人受到潜移默

化的影响。大学图书馆建筑本身应该像一本打开的书,以无声的语言向学生传递关于知识

文化、关于修养情操、关于美的讯息。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3

首先,图书馆建筑在外形设计上,既要庄重大气,又要立意深远,引人思索。比如北

京图书馆(紫竹院)外观造型具有浓烈的中国传统建筑的民族风格,雄伟庄重,突出显示

中华悠久历史及泱泱大国的气魄。汕头大学新图书馆以线装书书盒为原型设计的扁平立方

体造型,把图书馆与“知识宝库”的意境相联系。多摩美术大学图书馆的设计师伊东丰雄

从“古人在洞穴看书”这一创作源头设计了洞窟型的图书馆,充分利用了自然光源,置身

馆内油然而生恬淡安静、超然世俗的阅读境界。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主体建筑像一本打开

的书,采用层层向上推进的形式,寓意“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页”中间怀抱透明

的玻璃球体,既可寓意学海中的珍珠,又暗喻青年学子如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

其次,建筑要辅助图书馆实现教育的职能,在内部功能设计上要为育人提供相应的物

理设施。比如设计研讨室、私密的个人研休间、学术报告厅、语音学习室、文献检索课教

室以及网络实验室,艺术院校或有艺术专业的院校图书馆应设置表演厅、观摩厅、艺术展

览厅等,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另外,为了达到育人的目的,营造学习的氛

围也应纳入图书馆建筑设计之中。比如采用适量的隔音材料,保障图书馆安静的阅读环境;

在均匀光线设计的同时辅以局部照明设计,烘托出静谧的私人学习空间;设计能激发好奇

心和探索欲望的小品,点缀环境。总之,理想的图书馆育人环境要让每一位读者身临其境

时,都能体会到畅游书海的快意,享受到阅读与成材、思考与人生的乐趣。

信息来源:《图书馆》2014 年第 4期

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造型应考虑的因素

钟晨

1 场地因素

图书馆在高校中的地位已在第 3章全篇有了详细论述,应当考虑图书馆及其周边建筑的

空间效果的主次关系,为环境添彩而不是破坏,根据大环境效果调整图书馆在建筑群体中的

定位,选择合适的造型恰如其分的加以体现。

2 重视使用功能

在任何建筑设计中,使用功能都是建筑必须满足的首要条件,特别是图书馆这种功能流线等

较为复杂的建筑。近年来图书馆的功能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图书馆的外形应当符合其未来

发展方向。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14

3 形象符合其身份特征

在图书馆外部形态的创作过程中,其形象应当符合其身份特征。图书馆拥有文化性、时

代性和场所性等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及其表现手法将在下一章节中详细论述。

4 采用合适的风格

风格作为图书馆建筑外部形态创作选择的模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分析以上的场

地、功能、定位乃至要考虑到建筑使用者与其他群众的喜好及心理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风格,

不盲目追求某一种风格,也不忌讳采用某一种风格。

5 合理的追求建筑个性及标志性

片面的追求单体的标志性有可能会造成总观上建筑群体的不和协,但一味的强调风格的

统一和谐而忽视建筑的个性也是不可取的。群体中的单体建筑即使是在统一的风格下也可以

有自己不同的构成特征,这样的建筑群才能够作为复合统一的系统提供生动多样的空间体

验。另外,统一风格并不是保证建筑群体整体性的唯一手段,当群体的外部特征在同一主题

之下时,整体性也得到了保障。例如:赌城拉斯维加斯风格迥异的酒店赌场建筑因为各自鲜

明娱乐特性而形成和谐的商业氛围。图书馆作为校园重要建筑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物,图书馆

与校园中其他的建筑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在建筑群体中的主导位置,其外部形态所彰显的个性

及标志性亦是这种内在关系的外在表现。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图书馆单体造型设计中的主导原则,简要的概括了设计中应当注意的

因素。图书馆的单体造型设计要对其场地、功能、形象定位、标志性做分析,设计中才能寻

求合适的造型实体。

信息来源:钟晨硕士论文《上海高校新校区图书馆外部形态研究》86-87 页

高校图书馆中庭空间的功能

李佳智

格林纳夫说过,“功能是活动的展现”。在现代建筑功能和体量的关系中,由于其形态不

同常被划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功能不同的体量呈非对称式的连接,另外一种是单一体量中

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功能。在建筑中每个部分都是由功能所决定其形式,像部分与部分之间

的关系,也是由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对于什么是图书馆中庭空间的功能特点,

每个人也许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起初被人们当作是一种奢华的、引人注目的建筑形式,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5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它渐渐地被人们所广泛的接受。图书馆中庭空间的发展体现了使用者对

图书馆内部建筑空间的认知与要求在不断提高,它渐渐唤起了人们的思想意识,使人们能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将其融入在建筑中,图书馆中庭空间属于共享与交流的空间,它在高

校图书馆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的功能。

图 2.1 乌德勒支大学图书馆中庭

1 文化功能

图书馆建筑是为表现自己和自己的文化而营造的建筑物,它能促进使用者的活动方式,

人们能在室内的空间相互认识和漫步,提供了一个潜在的交流场所。在这个共享空间中,享

受社交活动所带来的愉悦和自然带来的舒适(图 2.1)。中庭空间不但是乏味的内部空间和

单调形态的外部空间的一剂良药,同时也为视觉上提供了一种清新剂。其在图书馆建筑中表

现出一种极受欢迎、大众化的、参与性的建筑空间体系,同时中庭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

出西方思想的文化内涵。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是有效地将新馆和老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案例(图 2.2),新老建

筑在连接时采用的中庭作为桥接,不但在立面上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也使得建筑文脉与学校

历史的文化得到了延续和传承。在空间处理上通过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通过玻璃幕、钢

架及石材的虚与实的对比,将整个建筑的恢弘与大气的艺术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的

心情得以释怀。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16

图 2.2 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中庭空间

2 蔽护功能

蔽护功能被认为是中庭建筑的关键部分。中庭空间的蔽护功能是通过建筑自身进行围合

的,中庭空间与周围的室内建筑相互关联并相互制约着。由于在建筑本体中提供了一个封闭

的共享环境,使用者可以全天聚集在其中,共同分享、商讨,人们可以自由的进行思考活动,

观赏到自然景观,不受任何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它可以作为主要交通组织空间,并可用于

展示、表演、休息等空间场所,同时它也是建筑内部通向室外过度的缓冲空间(图 2.3)。

图 2.3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图书馆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7

3 经济功能

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模数式建筑设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并盛行。模数

式建筑的特点是统一的柱网、统一的层高、统一的荷载。采用这种模式使得建筑空间增大,

空间有很强的灵活性,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功能上没有绝对的分隔,是集藏、借、阅、管四

大功能为一体的图书馆。但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对知识的更新速度之快,体验空间诉求的

变化,模数式建筑渐渐不被使用者所接受。由

于缺乏自然环境,长期在人工通风与照明的环

境中,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模数式建筑耗电

多、费用也相对昂贵,全面人工通风与人工照

明等非节约能源型方式建筑不宜提倡(图

2.4-I)。新图书馆中庭空间可以有效的改变现

状,并可以充分利用空间特点,对于采光与通

风也便于控制,大大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4 使用功能

高校图书馆中庭空间作为馆内的核心空间,一般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它的植入能展现一

个图书馆的文化形象,所以位置也是各不相同。有的作为建筑的辅助空间放置在入口处,有

的则在建筑内部的其他空间,但是无论如何组合都使得建筑空间得以放大,使用功能得以拓

展。中庭一般给人的印象是高大气派,但高大的空间却不一定能够被叫做中庭。在新的时代

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使用功能在发生着转变,

随着 PC 等电子产品成为图书馆使用者的必需

品,在图书馆不再是以阅读、借阅书籍为主体,

而是更多的提供了数字化、多媒体服务,使学

习、学术之间的交流变得无界化、瞬时化,高

校的学生更愿意到这里来进行自习与知识的

补给,如大连理工大学令希图书馆阅览区(图

2.4-II)。

信息来源:李佳智硕士论文《高校图书馆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研究》9-11 页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18

高校图书馆中庭空间的类型

李佳智

图书馆建筑中庭空间是由建筑的母体与庭空间具体的使用功能而确定的。其空间形式多

变。根据庭空间在高校图书馆建筑中的排布方式与外环境关系的不同。通常大致归纳为中庭

式、线型式、边庭式、并联式、包裹式五种类型(图 2.5)。

1 中庭式

中庭式是一种位于建筑自身内部相对静态的到达空间,在垂直方向上有多楼层绕其布

置,使其成为富有特色的共享空间形式。哈尔滨工程大学新书馆(图 2.6)采用中庭式。营建

了一个空间层次多样、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览空间场所,该图书馆分为三部分,采用对称布局,

中间是主体部分,东西两侧为半圆形辅楼,主体和西部辅楼为图书馆阅览区和藏书区,东部

辅楼为档案馆,主楼与东西两侧之间设有中庭空间,周围通过开放式的回廊联系各机房及阅

览教室,中庭又将回廊、楼梯整合为一体,形成流动的交往空间。图书馆空间以中庭为核心,

学生通过回廊即可眺望中庭,因此中庭成为图书馆的一个视觉中心,中庭的活动如展览等能

有效地吸引人群,成为师生交流、集会的场所。其总建筑面积达 5万平方米,以中部主体建

筑为中心形成东西两翼对称布局,由三层贯通到顶层,屋顶通过网架支撑的玻璃采光,同时

将自然引入室内,形成一种人与自然交流的文化氛围。充分体现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的

全新设计理念。

2 线型式

线型式中庭空间是一种加了顶盖的长向性空间,它构建于两段或几段建筑实体之间,具

有强烈的方向性,可作为平翻图中的轴线,从而成为组织建筑空间的方法之一。此类空间的

尽端或顶部的自然光线通常被利用并创造出强烈的导向感与出其不意的神秘感,结合平台的

天桥设置营造出层次丰富空间。中庭空间将建筑自然地分成内外两个部分,通过天桥使二者

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而秩序明确。黑龙江省图书馆就采用线型式的中庭空间,有突显出文化街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19

的功效。这个文化街不仅组织各层交通和功能之间联系,同时通过导视系统、座椅、信息展

板和电子信息滚动屏、内置绿化等设施的布置。使其成为读者休息、交流的信息共享场所(图

2.7)。

图 2.6 哈尔滨工程大学新图书馆中庭

图 2.7 黑龙江省图书馆线型庭空间

3 边庭式

中庭空间为建筑创造出更丰富的庭空间,建筑师们把中庭侧边敞开,演变成了中庭空间

的新形式—边庭。由于边庭是一种侧置的中庭空间形式,特点在于至少有一侧边向着室外环

境,它被看作是动态的中介空间,顶面也可以不对外采光,只靠侧边采光及通风。中庭靠近

室外景观,通过对界面的处理削弱室内外的界限,使其成为过渡性的空间,由于将绿色景观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0

引入室内,所以这里容易形成静溢舒适的环境,能吸引读者在此停留思考与学习。通过空间

高度变化形成复合型的空间,增加读者之间的交流机会。

从中庭空间衍生出的边庭空间具有很多中庭的特点,同时拥有自己的个性,它可以看作

是中庭由建筑内部向建筑外表皮发生位移的过程。这样的偏移使中庭空间至少一个围合面消

失,这个实体空间的硬界面被玻璃幕墙所取代,原来属于建筑内部的静态空间开始向外溢出,

外界环境也能方便地融入室内,使得空间的开敞性加强。由于边庭的开敞性,进入建筑后人

们在接近建筑的过程中透过建筑内部轻松识别交通路线,可直接走向要去的地方,减少了进

门后的停留现象(图 2.8)。重庆图书馆采用边庭式空间,成为读者查阅信息、休闲的场所,

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丰富了建筑边庭空间的立面形态。

图 2.8 重庆图书馆中庭空间

4 并联式

在一幢建筑中连续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相似中庭结合在一起形成系列,又各自服务于同

一个区域的中庭,通常称为并联式中庭。各个中庭空间通过一个主导性的联系而获得彼此的

联系,各中庭之间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建筑功能日益更新,单一集中

式的中庭己无法满足需求,因此出现了分段式中庭,应用于建筑的局部。建筑综合体的各自

独立的中庭,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图 2.9)就是通过多个中庭来联系建筑的各个主要

空间,此外还有在高层建筑中某几层内设置建筑中庭,以及在新老建筑中的过渡性的中庭等。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21

图 2.9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双侧中庭空间

5 包裹式

有的建筑空间由于基地条件有限,新建的空间容量远远超出旧建筑现有空间容量时,包

裹式的庭空间样式就出现了。包裹式是指建筑实体被表皮的构件所覆盖,如同一个大玻璃盒

子将原有隨筑罩起来,从形态上仿佛果皮包裹住种子,而在表皮和实体之间的虚空部分因此

构成了连贯醜空间(图 2.10)。新建筑的表皮外建筑将占主导地位,这种构建方式有利于建

筑的体量抽象和简洁化,产生出

一种完整的几何形并造成视觉上

的强烈冲击力。这种方式也用于

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小型图书馆

的改建中,原有的建筑里面也成

为最有价值的景观要素,内部的

实体部分塑造的空间有很大的自

由度,可以任意加减变形甚至产

生扭曲,这样的实体与表皮间的

中庭空间形式更加有变化。

信息来源:李佳智硕士论文《高校图书馆建筑中庭空间设计研究》11-15 页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2

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布局

黄宁

高校图书馆应该是一个为读者提供高效率服务的、开放的信息中心。而一个高效便捷的

图书馆除了与管理方式和服务效率有关外,同建筑布局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1 布局方式的多样性

90 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布局方式呈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1 分层叠合式

分层叠合式是将藏阅

结合实际的分科阅览部门

分层设置、垂直叠合。

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的规模在逐渐

扩大,用地紧张是各高校共

同存在的问题,因此在馆舍

建筑面积有限的范围内,图

书馆便垂直叠合向上发展。

为了减少垂直交通带来的

不便,将藏阅合一的分科阅

览部门分层设置,各分科阅

览室内部依靠独立的垂直

交通,既联系方便,又满足

了分科独立管理的需求。一

般高校图书馆有一定比例

的闭架书库,将其布置在下

层使结构合理,便于组织交

通。地面层或二层布置入

口、外借、目录检索、期刊

宣传、展览等功能,方便了

读者。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23

1990 年建成的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在充分吸取了国外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方法后,结

合我国自身条件,采用了统一柱网、层高、荷载的现代图书馆模式(图 4-9)。馆内实行全开

架,于藏、借、阅、管四大功能为一体,形成了多进深,内部功能灵活布局的大空间平面。

图书馆将二、三、四层的开架阅览室分那交置,垂直叠合。一层是行政管理用房和密集书库,

五层为设备用房和办公室。

1.2 单元组合式

单元组合式是将藏阅结合的分科阅览分层布置在几个单元块体内,或将不同功能独立设

置在一个块体内,将各单元块体有机组合起来,既有节奏感又便于分期建造,满足了不断发展

变化的需求。

江门五邑大学是一所新兴的高等院校,结合该校的环境、规模和经济条件,图书馆按单

元组合的形式设计(如图 4-10),为分期建设提供了条件:一期建造门厅、书库、办公和阅览

共四个单元体,二期待建阅览、科研和报告厅三个单元体。

1.3 中庭空间式

中庭空间式是将各分科阅览单元围绕中庭空间组合,综合解决采光通风的问题,满足读

者接触自然的需求,并为整个建筑内部环境提供了一种明确的交通路线,即使初次进入建筑

的读者也很容易识别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同时,中庭空间本身又是一处极佳的公共交往

场所,为满足读者休息和交往的需求提供了条件。

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6906m²,,平面大致为方形(图 4-11),与正南正北向呈

45 度偏转。该馆阅览办公区为三层,书库区为六层,内设 20mx20m 中庭,净高 12.8m,上覆

采光天棚。中庭不仅把各层功能有序地组织起来,也为进深较大的建筑空间解决了采光和通

风问题。

1.4 院落围合式

院落围合式是图书馆各功能空间为了节约能源,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问题,以进深不很

大的条状空间围合成一个或多个院落的布局形式。这种形式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组织灵活。

海南大学图书馆是以院落围合式布局较为成功的一例(图 4-12)。它位于海南大学的教学区,

东临东坡湖,西临教学楼和电教楼,北与邵逸夫学术交流中,。相部,南面是海大的行政楼

一一泰坚楼。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 12700m²,,主要阅览室集中在朝向南北、互相平行的两

座大楼中,把西侧的公共交通空间做为两座楼的联结体,这样就形成了开口向湖的三合院(图

4-12b),庭院总面积为 2000m²,呈长方形,东西长 49m,南北宽 41m。图书馆主要入口设在

西面二层,通过柱廊下的大楼梯直达。联结体的底层不论是即将到馆的读者,还是已经到馆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4

的读者都可以很容易地领略到波光粼粼的湖面。同时,各种采编、典藏等加工管理部门另集

中在南侧一栋三层小楼中,与大楼围成又一小院,自成一区。

1.5 综合式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25

综合式在布局上没有采取某种单一的布局方式,而是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这种形式可

较好的满足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多项功能的综合需求,并有利于科研信息中心的方向发展。这

种形式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布局方式。

1993 年建成的北方交通大学图书馆位于学校教学区的东北部,总建筑面积为 12065m²,,

该馆主层平面由外围的6个八角形单元与其夹持4个方形楼梯间共同围合成一个八角形的中

斑图 4-13b)。同时,建筑通过这些单元不同层数的设置,外观上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丰富造

型(图 4-13a)

2 建筑高度的可控性

高校图书馆建多高才合理,目前还没有一定之规。但从各国通常采用的设计原则和发展

趋势看,是求其广,不求其高。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多数是学生,他们利用图书馆主要是在

课间和课余时间,所以,图书馆有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人流的特征。高校图书馆和其它教学建

筑一样,在短时间内疏导集中而大量人流的垂直交通只能采用一般的楼梯,因此,高校图书

馆不宜采用高层建筑,一般应控制在六层以内,最好不要超过五层。近年来,许多规模较大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6

的高校图书馆都采用了这一原则,如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四层,如图 4-14),北京农业

大学图书馆(五层,如图 4-15),天津大学科学图书馆(五层,如图 4-16)。

信息来源:黄宁硕士论文《现阶段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38-41 页

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趋势

黄宁

1 图书馆建筑的规模将趋向小型化

由于图书馆藏书类型的变化,以纸为载体的印刷品所占的比例将逐步减少;非印刷品载

体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存贮的密度也会越来越大。目前,图书馆内浩如烟海的书籍,将被

不断的输入电子计算机,走向电子化。因此,图书馆内书库的建筑面积将会缩小。同时,师

生们还可在自己家中、宿舍、办公室、教室等非馆内空间利用计算机终端查找图书馆的书目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27

和所要利用的文献资料。因此,图书馆的读者阅览室会有一定量的减少。而图书馆工作人员

也可分散在家里办公,工作用房也将减少。这样,规模不断扩张的图书馆将不再出现,小型

化的高校图书馆将成为信息社会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类型。

2 藏书楼将再度建立

数字化的进程使物理介质藏品使用的频率越来越低,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图书馆只有

藏书的义务而没有毁书的权利,这些载体仍然要妥善地保存。因此,为了增加现有图书馆的

使用空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冷门书”从原来的图书馆迁出,为它们建设专供藏书的

新型藏书楼——储备书库,并采用密集式书库的方式,这将是未来图书馆改造的一个方向。

比如 1994 年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系统的庞大改造计划中,建立了四个储备书库。

3 面积的重新分配

由于视听阅览的扩大,电子计算机、缩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学图书馆内部再次出现

面积的重新分配:阅览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大,藏书面积无限扩大的趋势受到抑止,甚至可能

减少;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图书管理将会逐步淘汰传统低效的卡片检索而代之以计算机检

索,因此目录卡片、目录柜及目录厅也将逐渐消失而代之以计算机检索空间为主的信息服务

中心;电子计算机或视听资料制作用房将进一步增加,这得使设备用房的面积也会相应有所

提高;办公面积由于采用计算机代人后会有减少的可能等。面积的再次重新分配,意味着图

书馆建筑设计仍要求有较大的灵活性,以满足图书馆不断变化的功能要求。

4 阅览室单位阅览空间的扩大

目前,一个阅览座位所占空间最大是 850nnIlx650nnll,用于看书、写字。数字化技术

下的图书馆阅读方式将是人机合作,因此要求每个桌面的空间也会大些。阅览桌都要提供信

息接口, 较理想的信息接口之间的纵横间距为 1.5m,即 2.25²可一个接口。图书馆建筑专

家麦卡夫也指出每位读者至少应有 2.32m²,的阅览空间。因此一个提供信息接口的阅览座

位所占的空间应该为 2.3m²,左右,它将大于现行规定的阅览室建筑面积定额。

5 走向图书馆的网络化

图书馆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网络化,它不仅能使每台计算机的效率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而且各馆之间可以通过各自的网络实现互联,最终形成一个地区性、全国性乃至全球的开放

网络结构;馆与馆之间传统的馆际协作形式也将被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互联网取代,最终

形成一个包括各信息网络在内的全国性或全球性的网络化“大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将变成

大图书馆的一个个图书馆单元。图书馆网络的形成,不仅方便读者查阅资料,提高管理效率,

更重要的是能扩大图书馆的藏书量,增加信息量。作为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具有更强的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28

引进和推广新科技与文化信息的任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展示任务。因此,发展各所高校馆

际之间的信息网络,积极传播文化信息,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功能的又一特色。

6 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立

高校图书馆网络化将对弱电设计的要求大大增加。为了实现当前和未来弱电方面的建筑

功能,需要一个完美的综合布线系统来支撑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并为未来的发展

留有余地。这就如同传统建筑中人们把水、暖、电管网体系视为建筑基础设施一样,在信息

技术时代,信息的通路一一弱电布线系统也可称之为建筑的信息基础设施。这种综合布线系

统应该是开放的、灵活的、通用的,而且是易于调整和改变的。

信息来源:黄宁硕士论文《现阶段我国高校新建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62-63 页

【案例研究】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方案设计

郭嘉 陈子坚

1 项目背景

广东师范技术学院新校区位于白云区江高镇教育园区内,占地 1292 亩,用地现状为平

坦耕地。一期建设项目包括:图书馆、校行政用房、二级学院教学行政用房、教师周转房、

学生食堂、学生公寓、校门等共约 11.3 万 m²建筑面积。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及对设计的深入

思考,我们提出了建设创新、现代、开放的校园建筑与环境的总体目标,同时要体现中华民

族深厚文化底蕴,表达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凝练出技术师范学院校园特色。本文

所述方案为该项目一期建设项目图书馆单体投标竞赛方案。

校园单体建筑的基调为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灰色和白色,立面元素协调统一。主要的建

筑单体均采用了局部架空的骑楼式设计,适合广州多雨日晒的气候特点,也提供了一个开放

的校园环境。通过建筑群的组合,强调了校前区的礼仪性景观轴线,也巧妙地遮挡了校园北

面何步村杂乱的农民自建住宅。在首期单体的设计中,就已经充分考虑了后续二代滚动可持

续发展,例如一期教学楼的设计是作为将来整个教学区的一部分来考虑,并以最终完成的群

体效果来指导首期工程的设计。同时各个建筑单体平面设计紧凑节约,能为将来发展预留充

足用地(图 1)。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29

图 1 效果图

2 图书馆单体设计

图书馆是技术师范学院最主要的单体建筑,位置、功能、形象都非常重要。根据总体规

划的设计,图书馆位于南新校区南北中轴线上,正对大门、教学楼群、中心广场组成的校前

区,是统领整个校前区建筑群的高潮所在。同时,图书馆用地的景观条件最为良好,南面环

绕着校园的中心湖。图书馆北面为校行政中心以及二级学院组团。

本图书馆方案植根于岭南建筑的地域特点,通过对基地环境的扬长避短,强调开放、互

动、绿色的理念,以完善的功能设计为基础,对图书馆做了创新性的设计,使建筑的形象与

功能完美地结合起来,创造了一座充满活力的,永不闭馆的绿色图书馆。

2.1 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共生,创造和谐的总体布局

图书馆方案在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作出了合理的优化。

2.1.1 设计强调了水跟图书馆的联系。所谓“仁者

乐山智者乐水”,水系能使校园充满灵气。图书馆

用地的南面为学校的中心湖面,在设计方案中,将

景观湖的岸线深化改善,图书馆南北进深变浅同时

略往南移,使原本只有南面临水的图书馆成为东、

南、西三面临水的建筑,图书馆如同浮在水面上,

绝大部分阅览空间均能尽览湖光美景,强调了四个

方向的景观均好性。图书馆的东、西面,设计了长

长的缓坡伸向水边,草坡既沟通了图书馆与水面,

也提供一个亲水的休闲活动平台,使图书馆的内部

环境十分生动,读者的活动空间也大大扩展,读书

的地点也不再限定于室内的固定阅览座,而是拓展到草坡上,湖岸边(图 2)。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30

2.1.2 图书馆的平面体型设计更为合理,避免方形平面的缺陷。设计将原规划图书馆的方形

平面改为东西面宽长,南北进深短的横向矩形平面,一方面大大改善了采光通风条件,也减

少了东西面的日晒影,节约了空调的使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建筑的良好景观面,使更多的使

用空间能够拥有优美的景观;此外,图书馆面宽的加大,能使图书馆的体量感加大,更加宏

伟,从校门外就能感受到图书馆的标志性。而且,更大的面宽,可以有效遮挡校园北面杂乱

的何步村的建筑,使校园形象更加完整。

此外,通过图书馆平面的重构,使图书馆北面的室外空间变开阔,让出了一个完整的方

形广场,而图书馆的报告厅屋面平台可以作为观礼平台,整个广场尺寸宽 130m 长 88m,适

合作为集会广场,弥补了原校园规划中没有集会广场的缺陷,与图书馆南面的礼仪性景观广

场互为补充,使校园主轴线更为完整丰满。

2.2 吸取中华文化与岭南特色,创造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内涵

图书馆的设计构思,立足于吸取了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传统岭南建筑的精髓,通过融汇传

统的符号元素与内在的人文内涵,运用现代的建筑技术与语言,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现代高校

图书馆建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图书馆体型为一个干净的立方体,悬浮于一座优美的飞虹之上,体量简单而力量强大。

立面抽象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木窗格,寓意“寒窗苦读,锐意勤工”,既体现中华文化,也具

有创新性、唯一性。立方体中央,图书馆的主入口和中庭采光顶棚,设计成一个传统木结构

梁架建筑的立面局部,但是斗拱、飞檐都是采用现代的钢材、玻璃来重构,在传统与现代的

冲撞中产生深刻的印象,而建筑宛如包容着传统建筑意象的现代方盒子,表达着传统的延续

与现代的融合。

骑楼、天井是岭南建筑形式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创造的奇葩。骑楼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

雨,可避风雨防日晒,天井适应炎热的气候,提供有效的通风换气,都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

气候。图书馆建筑吸取了这两点精华,使馆舍拥有良好的小气候环境,也具有了独特的地域

个性。

图书馆首层、二层采用骑楼的形式架空一周,其下一座飞架东西的彩虹桥穿过骑楼沟通

了东西湖面。湖光景色通过彩虹桥的草坡一直渗透进架空层,将优美的环境引入到图书馆之

中。同时避雨防晒的架空层创造了一个宜于活动的校园空间,亲水的草坡、湖面、骑楼融为

一体,不单为图书馆而是为全校提供了一个容纳师生各种活动的多义性空间,使图书馆成为

校园生活的中心,图书馆一改以往图书馆由于安防需要造成的封闭形象,而真正具有了开放

性,成为一座永不闭馆的开放建筑。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1

图书馆的平面围绕一个中庭布置,中庭采用天井的形式,玻璃顶棚不是像常规的设计置

于屋面,而是采用斜跨于天井内 4-6 层的方式,方面避免了阳光直晒,另一方面使各层都有

直通室外的通风外窗,在引入自然天光的同时,避免了采光中庭所带来的能耗高、通风差的

缺点。在天井的南边是入口的过街楼,穿堂风利用烟囱效应从天井底部进入,大大降低中央

大厅及建筑内部的热量,可以减少使用空调,节能环保。

3 以人为本,提供完善的功能设计并控制合理的建造、运营成本

图书馆的功能设计遵从简洁高效的原则,通过中间的大厅组织两翼各层的藏阅合一阅览

室,交通集中节约,避免阅览室之间的干扰。平面柱网采用 7.5m*7.5m 的标准网格,适合现

代图书馆设计的要求。设计采用了“三统一”的设计原则,即统一层高、统一柱网、统一荷

载,便于图书馆日后使用的灵活布置。

图书馆的首层,为自修室 300 座报告厅及基藏密集书库。自修室相对独立,可从架空层

直接进入,方便图书馆其余功能关闭时独立开放。300 座报告厅位于北面,具有独立的门厅

入口,车辆可以直达,报告厅屋面可作为北面集会广场的观礼台使用。基藏书库荷载大,布

置于首层,通过电梯与各层的阅览区连接。二层中心是主门厅及综合服务大厅,两翼为现代

信息技术服务区。综合服务大厅为 4层通高的空间,通过玻璃天棚自然采光,明亮宽敞,

形象突出,是图书馆各个功能区的核心空间。现代信息服务中心的多媒体阅览室、视听室等

通过架空层与东西两面的草坡、湖面相接,既能独立开放,适应多媒体阅览室开放时间长的

特点,也跟优美环境融为一体,提供愉快的阅览体验。

图书馆 3-7 层为各个图书类别的藏阅合一阅览室,空间开敞连贯,方便读者,易于管理。

图书馆的办公区位于四层,方便与各个业务区的联系。此外在各层分布有研讨室、茶水间、

洗手间等其他功能房间。各个功能在垂直交通上都相对独立。

图书馆带有局部地下室,战时作人防而平时作地下停车库使用。

图书馆的立面设计概念,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木窗格的抽象,强调了地域文化的传承。立

面的设计,强调了模块化的设计方式,通过固定的百叶、窗格单元的组合,以十分简单的方

式,组合出变化丰富的立面,而实际上所有窗户都是一样的,减少了造价,方便施工。立面

细腻的钢结构细部、遮阳百叶等设计既提供完善的遮阳措施,也凸显了技术师范学院的技术

美风格(图 3)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32

图 3 立面图

图书馆外墙采用白色方和砖灰色青砖,易洁耐久,整体立面朴实却富有新意,具有现代

建筑的严谨而又有传统建筑写意风格,并且不与国内任何图书馆产生雷同。图书馆避免了采

用大面积幕墙的做法,因此,在保证通风、采光的同时又极大地节约了造价。天井、大量可

开启外窗等有效地保证了图书馆的通风采光,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时间,极大地节约了投资

造价以及运营成本。

4 结 语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既是一所年轻的大学,却也同时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既站在技术前

沿,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同时其前身之一的民族学院更是体现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富文

化。正是这种矛盾而充满活力的印象启发了整个校园的单体设计。图书馆方案通过传统形制

与现代材料的综合运用与对比,暗喻着文脉的延续与时代的进步,也体现着技术师范学院传

统与创新的结合的优势。

信息来源:《中华民居》2013 年第 6期

西藏大学新校区图书馆设计

周世鹏 赵擎夏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文化的趋同现象越发明显,这种“技

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疏离,地域文化特色的渐趋衰弱已成普遍现

象。”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建筑师也不可避免的研究并探索全球化和地区化,普遍性与特殊

性,现代化与地域化之间的关系。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特征,也是建筑创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个特定的区域都有其自身

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将建筑放在特定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中,才能探讨其存在的意义,脱

离了特定的背景,这种讨论就失去了基础。建筑地域性的创造与体现应当建立在传承历史基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3

础上的发展,它不应被简单的视为建筑的外形问题,而首先应该是功能满足特定区域人类生

活,其次是对当地自然,气候等特点的适应性技术体现,而建筑的形式特点仅是上述两方面

长久适应地域而形成艺术和文化含义的表达。

西藏,它的宗教和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样的地方设计一个有

着其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不小的挑战。

1 结合地域与自然环境的设计

拉萨平均海拔 3700 m,是西藏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中心,有着独特的宗教文化和民族传

统。西藏大学作为西藏的第一学府,其新校区校园建筑的风格应该充分反映高原地区独有的

地域性,而图书馆作为校区主要建筑则因其特性而具有多元特色。

建筑大师赖特(Frank1L1Wright)说:“好的建筑不会伤害到地景,而是会使地景比没有

建筑物之前更美丽。”藏大新校区坐落于拉萨河畔、三面临山,被环抱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

中。校区主要由南北向的景观主轴线和贯穿东西的人工湖水景观轴线组成,而图书馆则位于

两条轴线的交汇处。建筑的北面正对学校正大门和校前大广场,南面紧临人工湖景观,湖对

面是校区中轴线绿化广场,与学校后门遥遥相望。设计中图书馆遵循校园整体空间构架与环

境规划,有机的与校园融为一体。

1.1 建筑布局与地域和景观的融合。我们将拉萨生命之河拉萨河的河水引入贯穿了校园的东

西,为整个学校带来了灵气与活力。图书馆正位于人工湖与学校南北中轴线交汇处,与湖景

相互交融,互为借景,具有通透的视觉效果和便捷的行走可达性,可看山观水,让广大师生

有了与自然交流的平台。从学校正门到后门,是学校长达近 1000 米的南北景观中轴线,而

图书馆作为轴线上唯一的一栋建筑将自然环境与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这里建筑即景,体

现了人文建筑与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34

1.2 建筑设计与地域和自然环境的融合。西藏为高原山地特殊气候,土壤有冻土层,抗震烈

度为 8度,因此西藏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图书馆为六层建筑,外体型接近正方形,为一“回”

字形建筑,中间是一正方形景观绿化内庭。我们尽可能的开窗,有效的利用西藏日照强的优

势满足建筑的采光要求。图书馆与整个教学区构成和谐统一,在形体与空间上都考虑了与周

边建筑衔接,它对于近处的人工湖与远处的群山都有着呼应。建筑的南面突出的大报告厅向

水面伸出,使其更为亲水,拥有更大的景观面,与河景呼应。图书馆的体型在整个校区是最

高的,使其突出于整个校区的天际线,与远处的山峰遥遥呼应。建筑对特殊自然环境和地域

进行的顺应和融合,更加完美地体现了特定区域的历史文脉。

2 建筑在空间、功能上体现地域特色

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过程其实也是将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的一个过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5

程,只有顺应建筑所在的场地的自然环境,并遵循其所在场所的人文特征,才能创造出地域

所特有的场所感和归属感。在西藏大学图书馆的设计中,我们在建筑的空间和功能上融入了

西藏地域特点和传统生活方式使其与现代设计手法和现代生活方式互为交融,焕发新的生

命。

图书馆布局为“回”字形,以内中庭为中心,四周体量均衡布置。以围绕内景观中庭的

走廊连接了图书馆的所有房间,包括阅览室,藏书室,阶梯教室,电子阅览,研究室和一可

容纳 500 人的大报告厅,在这一系列现代空间组织中传达出地域特色的空间意蕴与情趣,主

要尝试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借鉴西藏民居中傍山建筑及西藏人民对高原和山的浓厚感情,我们将主入口设在

二层,因此在入口处设置了大台阶,将人们自地面向高引入到二层的入口大厅,使得这个进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36

入方式与当地人的行为相协调,入口大厅前后为大块玻璃,阳光投射而入,宽敞的大厅显得

明亮简洁,从大厅向北,能望见校前广场和远处的群山,向南紧靠图书馆景观庭院。在这里,

内外景观连成一线,建筑与自然和景观和谐的交融。

其次,西藏为高原地区特殊的气候环境,南北向的日照和温差的差别相当大。因此我们

在功能布局上将大部分阅览室,阶梯教室和 500 人大报告厅放置于建筑南面,充分利用西藏

天然的日照来满足建筑中对光照要求高的房间,而在北向,我们主要布置了一些采光需求少

的电子阅览室和电子技术教室。这样正好规避了北朝向日照不足的缺点。通过对图书馆合理

的设计,我们充分利用了西藏地区特殊的气候特点,扬长避短,尽量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将

不利的影响减至最低,甚至变不利为有利,这样合理的利用天然的能源,达到了有效节能的

目的。

第三,我们引入西藏民居中/天井,四合院,上层悬挑及屋顶晒台 0等多样性的空间形

式,赋予其合适的尺度以满足不同的功能。如建筑所形成的景观内庭就是成一四合院形式,

除了景观作用外,也具有天井的作用,通过中庭的采光,更好的解决了室内空间的光照和通

风,也使沿中庭走廊窗布置的师生交流空间更为温暖和亲切。而二至五层外围的一圈悬挑,

不仅在外形上使建筑更具层次,也使建筑六层的屋顶露台更具当地的民居特色,更添亲切感。

最后,在室内的空间组织中,充分考虑到与外部环境的交流。我们在设计时就有意识的

在楼梯,走廊,陈列厅等使用者穿越的空间中选择合适的角度与位置留出较大面积的玻璃景

窗。除了满足采光通风的作用外,更是以室外庭院,远处的群山和近处的湖景作为借景,即

“以窗为画”使室内与室外景色有机融合,融为一体。

3 地域风格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对于地域建筑的体现,传统的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元素是当地人数千年文化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7

与艺术的总结。如何将这个区域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现代设计相融合,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在藏大图书馆的设计中我们充分尊重西藏地区民族与地域风格,力争吸收其精髓与现代

的设计手法相融合。我们采用传统形象/陌生化的处理手法,以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和

现代手法表达传统地域特色,使建筑形象既新颖又熟悉,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达到某种平衡。

体现于以下四个方面。

3.1 对传统藏式建筑形体的借鉴融合。石砌的碉楼是藏式建筑的一大特色,我们将图书馆的

东西两侧布置在建筑四角的四个疏散楼梯的造型上融合了藏式碉楼的特色,高出于建筑的其

余部分,颇具巍峨之势,成为建筑竖向构图的中心。整个图书馆外墙面都借鉴了西藏传统建

筑的收分做法,既体现了传统元素,又使建筑形体充满着厚重感和雕塑感。

3.2 对传统建筑符号的借鉴与融合。藏族传统的建筑装饰主要体现在女儿墙,窗套,门头,

柱子等部位,其装饰复杂,色彩浓厚,对比强烈。我们在图书馆的外立面细部设计方面吸收

了这些传统特点并进行了中和和简化,力图简洁明快,朴素典雅,与其现代化图书馆的特点

相吻合,与环境相协调。如建筑的顶部都以简化了的喇嘛砣作为装饰收头,建筑立面有规律

的竖向条窗的窗套也采用了喇嘛砣作为装饰,这样更体现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充满地域特

色。

3.3 对传统藏式材料的借鉴与融合。材料是有生命语言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根据不同的气候

特点和自然环境,经过长期的探索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建筑材料及构造模式。藏人高超的石

墙砌筑技术就是结合当地泥石材料特性和墙体收份技巧总结出来的。我们在设计中将建筑基

座和四个“碉楼”式楼梯间采用了当地石材饰面,这些装饰与现代钢材和玻璃对比组合在一

起,现代的材料使建筑产生“陌生感”,而传统材料又产生对于地域传统的联想与回忆。

3.4 对传统藏式色彩的借鉴与融合。在图书馆的色彩选用上我们借鉴了西藏最具代表性建筑

“红宫”“白宫”的色彩应用方式,用传统的白色和藏红色醒目对比用于墙面上,使建筑简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38

洁大方。对照于传统的藏红色,白色墙面和毛石墙,再结合极具现代感的钢材和玻璃的映衬,

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就这样在对比中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

4 总论

独特的地域自然与社会条件决定了建筑的地区性,而地区性的建筑又在全球化的趋势下

维持了建筑文化的丰富多彩。正如吴良镛先生说的:“现代建筑地区化,乡土建筑现代化,

殊途同归,共同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西藏大学图书馆的设计正是希望一个

现代建筑能够表现出对于地域环境的尊重,对于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在创

作过程中,希望除去形式问题外,能够更深入表现地域建筑的内涵,如对于地形与地域气候

的呼应,对地域精神的反映,对自然的融合和对传统材料与装饰元素的改良及运用等等,使

建筑现代的内容形式与传统的地域特色达成某种程度和谐统一。

信息来源:《四川建材》2008 年第 3期

意大利罗马宗教拉特兰诺大学新图书馆的坡道空间

安伟强

该项目 2006 年竣工,设计师是意大利罗马的建筑小组金.罗塞利建筑师事务所。拉特兰

诺大学是一所规模较小的教会大学,所有机构集中在一座沿街建筑上,大学旁边就是罗马第

一座基督教堂圣乔瓦尼大教堂,新建的大学图书馆实际是大学主建筑的加建。因为基地较为

局促,更特殊的是受到周边严格的历史街区风格的限制。

建筑空间采用坡道的形式是由两个因素促成。首先是尽可能扩大有限的藏书规模。图书

馆的藏书量相当可观,需要收纳 60 万册书籍,其中大部分是专属于哲学、神学和经典法律

的古籍。古籍收藏于物理条件严格的地下层,而新图书馆部分将负责 7万册图书和 750 种期

刊的存放。第二个因素是要与街区的历史建筑在文脉上作出回应。

项目在设计之初曾经受到罗马建筑界的热议,但建成后却获得正反双方一致的交口称

赞。设计师称“倾斜的建筑”(图 3-5)有四大功能:

1、取消了垂直的墙面,使所有的面都变的适居。

2、从格式塔心理学触发,目的是通过斜面强化对中立持续的感知,使身体与建筑接触,建

筑成了行为发动机。”

3、挑战古典时代人体比例花的静态感受,用流动空间代替静止空间。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39

4、倾斜的秩序象征着后工业时代取代农业时代水平向的村庄和工业时代垂直向的城市秩

序。

图 3-5 意大利拉特兰诺大学图书馆形体模型

从实际的使用效果看,坡道自上而下分为三段,通过一个隐藏在书架后的扶梯连接,每

一段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到两层书库,这一独特的空间组织方式使阅读与查找行为取得了连

贯性。U0 形坡道拉伸了阅读区的表面积,在心理上增加了建筑的“量”(图 3-6,3-7,3-8)。

图 3-6 意大利拉特兰诺大学图书馆各层平面图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40

图 3-7 意大利拉特兰诺大学图书馆剖面图

图 3-8 意大利拉特兰诺大学图书室内空间

信息来源:安伟强硕士论文《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46-49 页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41

哈迪德的流动空间

安伟强

2008 年哈迪德事务所中标了维也纳商业与经贸大学新图书馆与学习中心项目,建成后

该项目将成为新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为学校提供非凡的服务从而提升整个校园的品味。建

筑的功能包括语言研究、教学辅导、管理办公、学生服务中心、图文中心、书店、数字中心、

自助餐厅、俱乐部等。

建筑外形像是一个多边形体块从校园中心升起,体块的形态由倾斜和垂直的线条组成边

界。外观分隔的有力的直线条预示形体向前的运动趋势;内部犹如峡谷般随意自由的曲线与

流动空间预示着整座建筑的公共活动中心。其他设施分别处在另外两个单独的带状形体中,

环绕着中心的主建筑体(图 3-9)。

设计师称这做图书与研究中心是一次全新设计理念的演示。维也纳经济与商贸学院校长

布代特说:“一座图书与研究中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还应该是一个研究与服务

机构、一个工作与休闲的场所、一个交流中心。这座由哈迪德设计的惊人的建筑物将所有我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42

们期待的这些关键功能以一种出色的方式组合到一起,这正体现了当今图书馆设计概念的革

新。”

信息来源:安伟强硕士论文《信息化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49-50 页

【风 向】

台湾:大学太多面临撤并

高校数量多、缺生源、经费不足让不少台湾高校陷入苦撑。不久前,台“教育部”负责

人吴思华表示,计划 5 年内把现有的 162 所大学减少到 100 所以内,最快后年开始辅导

大学转型或退场。如果实现,5 年内撤并 1/3 高校,台湾高校将现关门潮。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11-19

教育部:国家重大项目遴选将更注重绩效评价

近日在上海大学闭幕的 2014 年省部共建工作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

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在支持范围、遴选条件等方面破除“985”“211”等身份壁垒,

更加注重绩效评价。同时,对于刚开始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被称为“2011

计划”),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将不会有“2011 高校”这个概念。

杜玉波认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最主要标准,是看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是看规模

和数量;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社会评价,因此学校要注重以社会评价为

导向,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衡量大学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四个比度”包括:办学定位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领导精力、师资力

量、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办学质量和效益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度;学生、家长、

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线学习特点,重新设计教学过程,更好地组织教学材料,在

网上进行全套教学活动,包括答疑、作业、考核等。完成学习要求的北大在校生可获得与传

统课堂教学等值的学分,其他学生可获得由北大授权任课教师签署的证书。

信息来源:《解放日报》 2014-11-22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43

鼓励企业参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转变

日前举行的“专业学位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对话”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

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黄宝印表示,要逐步转变专业学位教育

的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学位教学特点,鼓励行业企业指导教学过程、参与教学评估、设立见

习岗位、提供实习条件,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把校企行业联合培养专业学位人才当作

一种重要的社会责任。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14-11-26

未来高考录取实行一档多投 或不分批次按专业录取

11 月 29 日,在中国教育学会第 27 次学术年会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

松华表示,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不会再分诸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

“本科三批”这样的批次,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这将为学生和学校提

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信息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4-11-30

教育部:2015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 749 万

12 月 4 日,2015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教

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会议中强调,2015 年高校毕业生将达 749 万,要求各地各高校全力做好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袁贵仁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学生创业实践和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创业成果

和学分转化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支持大学生休学创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网上动态统计和监测,进一步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后续服务工作。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

改革,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层次类型结构和高校学科专业结构,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

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制度,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

调整机制,强化就业与招生计划、经费拨款、院校设置、专业调整等各项工作的联动。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12-04

2015年 1月 10日 返回目录

44

教育部: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

教育部日前就《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提出,为强化教学治理能

力,推进人才培养规范化,职业院校需要加强质量检测与评价。要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

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要定期开展职业院校教学工作

和专业教学情况评价,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考核学校教学质量

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行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职业院校要建立和完善

内部质量监测和分专业的评价制度,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时向社会发布人才培养质

量年度报告。积极支持各类行业协会、专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12-04

公布高考改革配套方案:全科考查 文理不分

12 月 16 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

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将来学生的高考成绩将会是“3+3”

模式,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数外三科外,学生可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科,作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按照政策

要求,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在招生时要根据学校

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教师等专业人员

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采取集体评议等方式作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12-16

教育部:公布高考加分、自主招生相关意见

12 月 17 日,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及

《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意见》两项政策。政策规定,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将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以

及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 5 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边疆、山

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等 5 类加分项目。关于高校自主招生,政策明确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

返回目录 《标榜办学参考》2015年第 1期 总第 38期

45

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试点高校需在 2 月底前发布年度自主招生简章,考生需

在 3 月底前完成报名申请,4月底前,试点高校需完成考生材料审核,确定参加学校考核

考生名单并进行公示。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2014-12-17

首次实行高校教师职称分类评审 科技推广也可评教授

近日,湖北省对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机制进行了创新,实行教师分类评价体系。

据悉,湖北省将首次在省内高校中推行分类评审,即把教师分为教学为主、科研为主、教学

科研并重、社会服务与推广等四种类型,开展分类评价,通过构建多元化复合型评价体系,

有针对性地促进高校教师科学规划职业发展。

信息来源:人民网 2014-12-23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