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CHONGQING DAILY 副刊 · 但于我而言,却是世界上最好的茶。 每每与人聊起家乡、聊起童年, 我最喜欢提到的,莫过于香炉茶。它 生长在我川北老家一个小山村里。

“心中自由的世界,如此的清澈高远!”一脚踏进海拔6000米的西藏阿里,心中便涌出了这样的诗句。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大自然早已为人类准备了所有的色彩。这些连绵不绝形态各异的山峦,颜色纯正,配搭和谐,深褐与米色,赭红与淡粉、青绿与浅黄……其实这里几乎没有生机,一路上除了我们四人一狗,只看见一头黄羚羊。

也许是这里空气稀薄,也许是这里几乎没有人类及人类创造的痕迹,我们在这里显得单纯而心无旁骛,只想好好呼吸,只想呆呆看着,仿佛进入了“静修”的肃穆境界。

从札达土林出发向高海拔奔波大半天后,蓦然看见左侧深色群峰中有一座洁白如玉、圣洁如神的金字塔般的雪山,丰腴圆润地闪耀在群山之巅。

这就是拥有6656米高度的冈仁波齐!虽然之前不熟悉她的尊容,但她如此超凡脱俗,如此慈祥美丽!辨识度非常高。

冈仁波齐,藏语意为“神灵之山”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孕育了250多条冰川,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每年都有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当然,来得更多的是虔诚的藏民和内地的游客。

我们准备进山近距离朝拜。结果

被工作人员阻挡,说这几天风大雪大空气异常稀薄,已有人遭遇不幸。

冈仁波齐,近在眼前,却仿佛远在天边,我们在大风中久久远望,虔诚朝拜这座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山。

住进紧临神山海拔4500米的塔尔钦小镇。我突然觉得气紧心慌头痛身冷,脸与手脚都发麻,高原反应严重了?情急中竟忘了吃从重庆带了一路的葡萄糖、头痛粉。店主推荐了氧气,赶紧不停地吸,还是难受。大家很着急,已是下午,如果往低海拔走,必定赶夜路,太不安全了。突然有人说:是不是饿了?也是,为了赶路,中午只吃了个鸡蛋和几块点心。厨房赶紧炒菜做汤,一桌荤素吃完,我顿觉复活。

那晚睡在冈仁波齐神山旁的旅馆里,头痛鼻干气紧难以入眠,心想,内地人为什么要到藏北,仅仅是为了看一眼独特的大自然吗?仅仅是为了领略西藏的民风民俗吗?仅仅是为了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吗?不全是。我想起一路上那些风餐露宿,每走三步就磕一个长头的藏民们,无论男女老少,无论风雪雨雾骄阳泥浆,他们成为泥人,依然眼神单纯,表情平和,举止专注、一板一眼、勇往直前地磕呀磕……每当他们五体投地,大地便发出回响。

这回响是自然与人的回响,也是人与自己的回响。

回响 ⦾朱一平

副刊 美编 黄小川

2018年2月 18日 星期日 3版CHONGQINGDAILY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责编 匡丽娜 编辑 强雯

最好的茶,是命运相随的那杯茶;最好的味,是人到天涯海角都难释怀的家乡味。

前几天,朋友到重庆出差,给我带来一大袋香炉茶。打开口袋,清香扑面而来,这种茶不是名优茶,也没有品牌,甚至连名字都不是很确定,但于我而言,却是世界上最好的茶。

每每与人聊起家乡、聊起童年,我最喜欢提到的,莫过于香炉茶。它生长在我川北老家一个小山村里。村子地处嘉陵江边,没有日新的工业和丰盛的矿产,乡亲们大都以务农为生,看天吃饭。而香炉茶,却不需要

人们播种、育苗、浇水、施肥,每当夏季来临,自然长满田间、地头、山坡。村民们不需要费力照看它,就能享受它的清香,这或许是上天给家乡百姓的一种补偿吧!

其实,这种作物的学名到底叫不叫香炉茶,至今都没有权威的解答。只因为它喝起来特别清香,就被当地人赠予了“香炉茶”的美名,一代代口口相传,流传开来,连三岁小孩都知道夏天解暑要喝香炉茶,我也曾是这样的孩子!

我们家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院子里有和我差不多大的六七个女孩

子,常常是谁家的饭先做好,谁家的桌上就挤满了人。每当这时,妈妈或者婶婶们就煮上一大锅香炉茶水,一碗碗盛给我们这些小淘气。白天玩闹的我们,此时会安静地围坐在院子中间的核桃树下,喝着清香的茶水,听爷爷讲故事。

当时六十多岁的爷爷说,因为没有其他茶叶,地主和贫农都喝香炉茶。端午节时,当地流行包包子,地主家里的包子馅是肉和大米,而贫农的包子馅则是大葱和香炉茶叶。所以,香炉茶曾经是吃不饱饭的贫农家里的口粮。

香炉茶只有在夏天才有,一到秋季,它就开始枯萎,最终消失在泥土里,等到第二年夏天,又会看到它的身影。

我小时候,当时市面上已有茶叶卖,但为省钱,村民们还是会喝香炉茶。干活时,人们总是背着背篓,赶着耕牛,还随身带着一大壶香炉茶。累了,就坐在田间地头,喝茶解渴,然后继续劳动。

为了在其他季节干活时喝到香炉茶,人们一般会在夏天里,采摘很多香炉茶,在太阳下晒干后,切成小段,用袋子装好,挂在墙上。要喝时,

拿出一袋用水煮开便成茶水。用晒干后的香炉茶煮出来的茶水,少了夏天现采摘后喝时的清香,而且保存时间也短,容易生霉。

就这样,年复一年,只在夏季出现的香炉茶,以它独有的清香陪伴了村里的祖祖辈辈。后来,因为父亲的工作变动,我们家搬到县城里,我开始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工作,距离老家越来越远,回家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对家乡、对香炉茶的记忆,慢慢定格在曾经的岁月里。

这次童年玩伴来访,使我对家乡的记忆全盘复活。我很诧异,香炉茶

不是夏天才有的吗?怎么现在这个季节还能看到青色的香炉茶。友人笑着慢慢道出缘由:原来,这些年,老家已发生很大改变,自从开始建设美丽乡村,我那山清水秀的家乡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和投资者,而香炉茶也受到游客和商人的青睐,我拿到的香炉茶便是由一个加工厂制成的。现在很多村民,尤其是家里有在外打工、读书的,都会在夏天采摘许多的香炉茶去加工,让异地的亲人能喝到“家乡的味道”。

听完友人的话,我眼睛湿润了。忽然发现,小小的香炉茶承载了这个村落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记录并将持续记录我的上辈、我这一辈、我的后辈的奋斗足迹。

想到这些,我知道今年过年该去哪里了。是该回去看看了,虽未驼背、虽未白发,但那片故土、那抹乡情,确实该了却了!

最好的味 ⦾任雪萍

品读陶灵的文化散文集《川江往事》,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部关于川江历史和重庆地域文化的形象化读本;同时也是一部格局宽大、视野开阔、意蕴幽深、引人入胜的创新性散文读本。

我认为,这部作品带来的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深厚的“原乡意识”。原乡既指地理意义上的,更是指精神和文化意义上的。陶灵是土生土长的川江人,对他而言作为文学原乡的川江无疑赋有这样的丰厚经验和精神内涵。此前他已有较为丰富的川江书写经验,出版过《飘扬的黄手绢》和《川江记忆》等散文集。他饱含深情地说:“我的灵魂留在了三峡,留在了川江。”他有责任把川江独特的精神气质、文化品格、民风民俗、历史文化风采,特别是那些民间掌故,通过他的“发掘”生动有趣地呈现给读者。对作者来说,川江是他得天独厚的文学乡土,是他灵魂扎根的地方。一个文学书写者灵魂中有无这种原乡意识,对其写作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一

旦离开了这个精神场域,就写不出好的作品;曾经写过好作品的也可能陷入江郎才尽的尴尬境地。然而一口气读完这部近25万字的散文集,我深深地感到陶灵没有让我们失望。

其二,说书式的讲述风范。全书共有三个历史文化板块:川江文韵、川江航事和川江记忆,以及24个大气磅礴、情韵悠长、妙趣横生的故事,其历史跨度长达2000多年;以龙门阵的叙事策略,紧紧围绕与川江有关的历史文化故事和人物进行讲述和刻画:从桡胡子到龙船儿,从巴人悬棺到水文石刻,从逝去的木排到轮渡的变迁等等。在说书式的讲述中这些历史文化、故事人物都活灵活现地走到了我们面前。虽然这些故事展开的中心场域是“有限”的,但是其文化辐射力和审美感染力却是无限的。

其三,恪守写作边界方有文化精神底气。《川江往事》的写作实践启示我们:一个文学写作者的“精神原乡”,其地理范围并不需要多大,关键是根要扎得深,这样开掘

出的精神空间和审美空间才会很大。陶灵有清晰的写作边界,从不浮躁而盲目跟风,因此他有足够的文化精神底气;他头脑中有讲述不完的川江故事和乡土人物时时刻刻伴随着他。由于川江文化历史和风土民性的特殊性,因此,全书叙事中的重庆性格和重庆精神显得格外醒目。

其四,具有川江风味的语言特色与民间生活的质感。全书的叙事语言不仅具有非常深厚的巴渝乡土文化底蕴,而且还具有近现代历史文化演变的文献性和知识性叙事特征。这种独特的语言里含纳着丰富的巴渝民间文化智慧,有温暖感、也有深刻的人间悟性;尤其是在幽默机趣、质朴通脱等方面比较突出,具有能深深感染人和打动人的艺术和智慧力量。概而言之,这部散文集叙事情节环环紧扣、人物形象清晰立体、民风民俗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有的故事催人泪下。其审美能深深打动广大读者的心,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在题材选择、语言创造、和叙述创新上进行的积极探索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精神原乡与川江书写 ⦾张育仁

小年一过,年味儿渐浓。大巴山下,友庆镇糜家村口突然响起锣鼓声,跑出去一看,一大路的陌生人从村口石板路上敲锣打鼓地走来。哦,原来是狮子拜年来了。

打头阵的用竹竿撑着一个长藩,红纸黑字,上面写着“新年快乐”,背上的背篼里装了烟酒茶等,后面跟着一个人,右手持着一个用绸缎做成的彩色掸子,左手提着一张笑和尚的面具,这个角色俗称笑和尚,是名副其实的狮子队队长。其后的跟班披着狮子,头缠红布,清一色黄绸短打套装,腰拴红带子,脚穿蹄靴,则是武生了。

看见狮子队来了,娃儿们丢下手头玩耍的陀螺、铁环围拢过来,村头叫唤的黄狗花狗们,看见这阵仗也知趣地跑开了。

拜年从村口第一户人家拜起。锣鼓手们经过多年的配合,很是默契。一阵安静之后,突然,锣鼓喧天,急骤如雨下,只见那狮子队队长憨态可掬、笑脸盈盈,在锣鼓声中,手舞掸子,脚上踩着八卦步,几个漂亮的筋斗,来到主人家大门口,面朝观众,拱手作揖,后面的雄狮披着红袍、精神抖擞,踏着锣鼓节拍,摇头摆尾,倒腾扑跃,很是

灵活。突然,锣鼓声戛然而止,狮子也乖乖地趴在地上,只听狮子队长高声吟诵道:

狮子到,狮子到,狮子到了过年到!狮子头,圆又圆,子子孙孙考状元!话音刚一落地,锣鼓声又齐声响起来,

主人家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大方方把准备好的两包香烟递上,狮子队长顺手接了,又是一个筋斗,跳入堂屋中,边用掸子扫了家私,边念道:“狮子头上三点黄,今日拜上贵厅堂,恭喜主人福气好,猪牛六畜长得旺!”狮子则跟在后面,环绕主人家堂屋舞动起来。最后,狮子队队长向大家双手抱拳作揖结束拜年,带领整个队伍,邀鸭子一样,敲锣打鼓,浩浩荡荡走向第二家。

但很多时候,拜年也不是这样轻松就可以得到两包烟的,刚到了第二家就遇上了难题。

原来第二家有一个儿子在县城上高中,肚子里多少有点墨水。早已在地坝中间横了一条长凳子,凳子正中央搁了两盒烟,算是投石问路;凳子后面曲径通幽,重着一张、二张、三张八仙桌,高高地,但却四平八稳。在第三张八仙桌上面放了一个独凳子,独凳子上面稳稳当当地摆好了一整

条烟!一般拜年,普通人家打发的都是两包

烟,打发一条烟,很少见。只见在那条烟下面压着一副红字,悬挂下来,赫然在目:七十二小时,打一字!很明显,要想拿到那条烟,必须猜出这个字谜来。

耍狮子的基本上都是附近村民临时组建的,有一些三脚猫功夫,爬上十几米高空取下香烟没问题,但书读的少、文化低,要拆出这个字谜,谈何容易?

乡亲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的纳着鞋底、有的叼着烟斗,嬉笑着、议论纷纷围起看闹热。

不过狮子队长也是见过世面的,只见他不慌不忙,时而逗着狮子上蹿下跳,时而抓耳挠腮,锣鼓也在配合敲打,终于在那年轻人的暗示下把谜底解了出来,最后他狮子队长带领狮子,攀爬上去,神态自若地表演了

“九天揽月”“踏星走桩”等高难度动作,在乡亲们阵阵掌声中拿到了那条烟……

狮子拜年,是川渝两地人们喜爱的传统项目。从春节直至元宵,各路狮子抖擞精神舞上街头,舞向乡村,给人们带去欢乐和吉祥。

狮子拜年 ⦾糜建国

“梅花笑,雪满山,大红鸡公叫得欢,杀猪蒸馍又磨面,看倒看倒就过年……”只要进了腊月,置办年货就成了乡村人家的必修课。在巴渝大地的肆房沟村里,年货中的鸡鸭鱼内,鸡被排在了首位。为了在过节之时能讨个好兆头,大红鸡公也成了各家各户必备的年货,因为这预示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红红火火。

每年,父亲都要养十来只大公鸡,除了平时可以卖钱换油盐,还有一个原因是过年时不用掏钱买鸡,此外走亲戚时还可以把公鸡当礼物。当然,养公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人小孩想踢毽子了,可以随手从公鸡身上扯下一些鸡毛,用铜钱和线串起来就成了。

曾经当过几天私塾先生的何幺公讲得明白,过年吃鸡是因为“鸡”字通“吉”字,过年吃鸡就是为了图个大吉大利。何幺公还不忘进一步炫耀自己的见识,他说公鸡就是雄鸡,因为拥有高耸火红的鸡冠,外观雄壮漂亮,而且“冠”与“官”谐音,

古人以冠冕堂皇为礼,含有升迁腾达的寓意,人们将更多吉祥、腾达的寓意寄托于鸡身上。总之,过年吃鸡是吉时吉宴,寓意吉祥,人们都希望自己平平安安,生活吉祥如意。

何幺公还说,其实“鸡”字也通“祭”字,全鸡也是中国人拜神祭祖必不可少的一样贡品。确实,往年的年三十父亲将一只大红公鸡宰杀煮熟后,还暂时轮不到我们享用,而是要先祭祖。所谓祭祖,就是在堂屋的饭桌上点上香烛,摆上全鸡、猪头之类的贡品,还要摆上碗筷酒杯,然后给祖先作揖跪拜。整个过程庄重肃穆,看到父母一脸的严肃,我连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乱说乱动。终于完成了祭祖的仪式,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围桌而坐,正式开始吃团年饭。

按照习俗规矩,家里主要劳动力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飞黄腾达。在我们家,鸡爪自然属于父亲和母亲,鸡翅膀

都是属于我的。我发现鸡爪压根就没鸡翅膀的肉多,所以,我一点都不因为没能吃到鸡爪而感到惋惜。事实上,除了吃鸡头、鸡爪、鸡翅膀有些讲究外,其它并没有更多的讲究,这就意味着我的筷子可以伸向鸡身上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那一通狼吞虎咽能让鸡肉的香味回味一年。

通常,人们认为年前年后是结婚的好时节,所以都喜欢在这个时段结婚。有亲戚要结婚,送礼是必须的。但几十年前不兴送钱,喜欢送吃的用的,我们家送礼千篇一律,就是抓上一只大公鸡用红绳系上,再加上两把挂面和一些鸡蛋,便成了一份体体面面的厚礼。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鸡已经不再是什么稀罕事情。但老家,依然延续着过年弄上一只整鸡上桌的传统,烧、烤、炖、蒸、卤都可以,酸菜鸡、辣子鸡、肚子鸡、白砍鸡、烧鸡公,更是五花八门。用老家人的话说,现在不只是大红鸡公叫得欢,人们的日子也过得无比欢实。

吉时吉宴 ⦾何君林

兰溪峡谷的风景兰溪峡谷的风景 油画 邓旭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