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 更多。 月夜思乡 台湾民谣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追根溯源 诗词歌赋 中秋 ──花好月圆人团圆 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 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 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 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文化内涵 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 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 的月圆联想到人世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 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 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的习 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 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风情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 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 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 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 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 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宋两代,中秋赏月之风 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 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 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 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 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 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 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 殊风俗。 吃月饼 俗话说:“八 月十五月正圆,中 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 祭奉月神的祭品, “月饼”一词,最早 见于南宋吴自牧 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 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 月饼结合在一起,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 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 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寄寓家人团圆。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 各异,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你还 知道哪些中秋习俗?赶快说出来分享 分享! 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 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 并出。焦禾稼,杀草木, 而民无所食。猰貐、凿 齿、九婴、大风、封豖希、 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 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 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 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 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 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 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 私语者众焉。 ──《淮南子•外八篇》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 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 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 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 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 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 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 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 传开来。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民间还有许多版本,你赶快 去收集收集吧! 除以上介绍的四大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呢?不妨去探究探究,做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专题。

中秋 ──花好月圆人团圆 - old.pep.com.cn ·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 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中秋 ──花好月圆人团圆 - old.pep.com.cn · 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 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趣味语文  冰心奶奶的“饼干弟弟”

碎玉拾遗

真 情实 意 意 投 投 巧 巧 目

目 接 接 物 物 移 移 木

木 舟 舟 顿 顿 胸 胸 竹

竹 水 水 出 出 地 地 博

博 识 识 字 字 人 人 危

古典文苑

说文解字

趣味语文

王国维曾经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过人生有三个境界,“众里寻

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三个境界之一。你

知道其他两个境界分别都是什么吗?你知道这三个境界的含义是

什么吗?赶紧登陆论坛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吧。

你知道以前过元宵节时小孩子们都会干些什么吗?让我们

跟随沈从文一起到他的家乡去看看吧,看看那时过节和现在有

什么不同。

你知道和氏璧吗?关于和氏璧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告诉我们什么是“坚持”。

本期的非常任务有两个:1. 实地祭先烈,到附近的烈士陵园献花;2. 网上祭先烈,登陆论坛,发表祭拜感言。

非常任务

央视《走近科学》栏目推介

  《走近科学》栏目于 1998 年 6 月 1 日开播,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大型科普栏目。2001 年 7 月9 日央视科教频道开播,《走近科学》作为主打栏目进入十套,在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近十年来《走近科学》播出了大量优质的电视科技节目,在各类节目评奖中屡次获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扬,已成为中国电视科普的一面旗帜。

  主持人:张腾岳

  栏目宗旨: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

  栏目定位:生活中的推理故事;热点、疑点问题的科学解析。

  当被问及何以对“国内的科普节目会热起来”如此有信心时,制片人郑重而坚定地说:“因为我们在努力……”

  推荐网址: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zoujinkexue

本期非常任务有二,一是在班上开展一次“四大名著常识竞赛”;二是选读四大名著中任一本,写一篇读书小论文,注意从小处着眼,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饮食方面的婚俗?在你居住的地方,又有哪些传统婚俗呢?它们是否还“健在”?

“养活”

海蜗牛

非常任务

  你能按时间顺序把其他的节日都找出来吗?

想象不到令你 的各民族婚俗饭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秦淮河的诗文?不妨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哦。

丫丫絮语:首先赞一声──好题!谐音的

两个词,犹如宝玉人性中的两面。一个问号一

个感叹号,已悄然表明了作者的看法。细读文

章,赞其两点:一、见多:《红楼梦》中语、鲁

迅语,信手拈来,且恰到好处;二、识深:客

观全面的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学们,与

经典同行吧!

【接龙墙】征寻以“论”开头的词语。才高八斗的你,快登录论坛秀一秀吧!

与 世无 争 争 雄 雄 据

流 文 文 孔 孔 利 利 据

流 世 世 下 下 神 神 体

速 马 马 云 云 野 野 体

速 决 决 里 里 谈 谈 今

民   广 广   才 才   人 非 今

你知道上面这些诗词的作者是谁吗?你想知道这个人更多的诗词吗?那就跟我一起看看下面的内容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各种各样的成语,但是你知道成语也有用错的时候吗?你知道哪些情况容易导致用错成语吗?请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下面这些诗句都是毛泽东写的,请在下面的空格中填上字,使横着念的每一行都成为带有“江”的诗句。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月夜思乡

台湾民谣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小小絮语:介绍园林建筑的文章,一般都是说明性的,但也少不了描写。写作的重点在于抓住其特点,其次,也要合理运用说明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并注意语言的准确周密。本文作者在介绍四个园时,分别抓住其“华”“雅”“和”“古”的特点,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语言生动形象,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追根溯源

诗词歌赋

中秋──花好月圆人团圆

  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文化内涵

  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世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的习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俗风情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宋两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

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寄寓家人团圆。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你还知道哪些中秋习俗?赶快说出来分享分享!

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姮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豖希于

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

  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淮南子•外八篇》

吴刚折桂

  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民间还有许多版本,你赶快去收集收集吧!

  除以上介绍的四大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不妨去探究探究,做一个关于传统节日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