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邵长思 2020.1.6 济南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邵长思

2020.1.6 济南

Page 2: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揣摩编写意图

明确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要求及本课学习重点

洞悉学情

确定学与教的重点内容

设计教学方案

教后反思

Page 3: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统编教材(必修)人文主题上 册 下 册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中华文明之光

第二单元 劳动光荣 良知与悲悯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探索与发现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媒介素养

第五单元 乡土的中国 抱负与使命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观察与批判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不朽的红楼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责任与担当

Page 4: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统编教材(必修)学习任务群上 册 下 册

第一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第三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

第四单元 当代文化参与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第五单元 整本书阅读(一)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第六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一)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Page 5: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统编教材(必修)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上 册 下 册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中华文明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第二单元 劳动光荣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良知与悲悯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探索与发现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当代文化参与 媒介素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第五单元 乡土的中国 整本书阅读(一) 抱负与使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观察与批判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责任与担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Page 6: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统编教材(必修)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上 册 下 册

第一单元 青春激扬 文学阅读与写作(一) 中华文明之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二)

第二单元 劳动光荣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一) 良知与悲悯 文学阅读与写作(四)

第三单元 生命的诗意 文学阅读与写作(二) 探索与发现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二)

第四单元 我们的家园 当代文化参与 媒介素养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第五单元 乡土的中国 整本书阅读(一) 抱负与使命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三)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一) 观察与批判 文学阅读与写作(五)

第七单元 自然情怀 文学阅读与写作(三) 不朽的红楼 整本书阅读(二)

第八单元 语言家园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责任与担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

Page 7: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统编教材(必修)编排体例

单元导语

课文

学习提示

单元学习任务

Page 8: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单元导语(单元教学要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

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

崇敬景仰。(明确人文专题:责任与担当)

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谏、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

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

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入思考。(明确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

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

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

维习惯。(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Page 9: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学习提示

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

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这里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篇。

《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

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

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细读课文,结合杜牧、苏洵写作的

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

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

Page 10: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

势。朗读课文,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

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比如“直走“函谷

举”“率赂秦耶”“始速祸焉”等语句中加点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

背诵《阿房宫赋》《六国论》全篇。

Page 11: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单元学习任务

一、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

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

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心系天下,勇于担当,字里行间可

见其拳拳之心。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

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

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

会。

Page 12: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二、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寻

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阅

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2.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

苏洵认为弊在赂秦;而杜牧则认为是由于六国之君未能“各爱其人”。阅读苏洵《六国

论》、杜牧《阿房宫赋》,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

怎样的针对性。

3.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

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

短论。

单元学习任务

Page 13: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确定本课学与教的重点定位:专题统领下的群文阅读

学与教的流程:

确定:1+X

“1”(核心议题:责任与担当)

“+”(群文组合方式:并列、层进、发散……

学习方式、探究活动:比较、诠释、引申、转换……)

“X”(文言基础知识、文本内容、作者观点、论述思路、现

实针对性、表现方式、文体特点……)

Page 14: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确定本课学与教的重点初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 细读,把握重点

(专题研讨) 研读,明理(问题探究) 赏读,

悟情(个性化阅读) 思辨读,提升(综合性学习)

拓展读,开阔视野

Page 15: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学与教的具体流程

一、初读,整体感知(主题阅读)

活动设计:

1.课前自读课文,圈画出个人认为重要的字词;标志出疑难字词、

句式,查字典或小组合作解决疑难。

2.课上检查自读情况,重点解决古今同形异义词,如“学习提示”

中列出的“直走咸阳”“函谷举”“率赂秦耶”“始速祸焉”等。

3.学生明确《阿房宫赋》、《六国论》各写了什么内容。

Page 16: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二、细读,把握重点(专题研讨)

问题设计:

1.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2.作者观点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得出观点的(探寻论述思路)?

4.这两篇文章分属不同的文体,在行文方面各有什么

特点?

第一、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第三第四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Page 17: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三、研读,明理(问题探究)

问题设计:

1.生活在唐朝、宋朝的两位作者为何要探究六国、秦朝灭亡的原因?

2.《阿房宫赋》写于唐朝日渐衰亡之际,《六国论》写于北宋为周

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在这种特定的时期写出这样的文章,表现出作者

怎样的情怀?

3.两位作者是如何理智地分析史实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

Page 18: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四、赏读,悟情(个性化阅读) 活动设计:

1.微型朗诵比赛。

内容:《阿房宫赋》、《六国论》。

评比:从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三方面综合评价。

2.默写小竞赛。

3.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指出:《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

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

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班级举行的微型朗

诵比赛谈谈你的看法。

Page 19: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五、思辨读,提升(综合性学习) 问题设计:

1.《阿房宫赋》是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六国论》是借古讽今、以史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秦论》均探讨了秦、六国灭亡的原因,你认为这几篇文章,哪篇文章的观点最与你

的看法接近?

3.你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秦的灭亡给我们什么启示?

4.杜牧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可信?秦真的能够“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根据你掌握的

资料,你认为有什么方法可以推迟秦的灭亡?

Page 20: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5.近期,美国屡屡做出种种出乎世人意料的行为,引发全球关注。

2020年1月3日凌晨,特朗普总统下令空袭伊拉克巴格达机场,炸死了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部队指挥官苏莱曼尼等,这在全世界

引起了极大震动,海湾局势十分紧张,甚至有不少网友惊呼第三次世

界大战即将来临。

请你用《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中的相关观点预测这次事件的

走向,并谈谈你的理由。

Page 21: 邵长思 - pep.com.cn · 为鉴的史论,教材编者为何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课? 2.杜牧的《阿房宫赋》、苏洵的《六国论》、苏辙的《六国论》、贾谊的《过

六、拓展读,开阔视野课后作业

柳宗元曾写过一篇《封建论》,后人评价很高。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

纾评价“《封建论》一论,为古今至文,直与《过秦论》抗席。”毛泽东在

《读封建论呈郭老》写到:“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

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

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封建论》,体会中国文人心系天下,勇于担当

的拳拳之心,加深对“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一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