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1 熱門﹕民生議題() 中國單元有兩部份為熱門﹕一是文化議題﹐因為預科通 識從未觸及﹐目前的樣本試題大部份屬於此類。二是民生問 題﹐因為這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是當前中國最 熱門的議題。 然而﹐民生議題有一個看似矛盾的焦點﹕城鄉戶籍制度。 在“三農問題"一文中﹐筆者提到﹐中國社會 問題的一個重要根源在於城鄉戶籍制度。這個制度 把國民分成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彼此在就業、房 屋、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各種福利待遇﹐存在 天壤之別。城市戶口幾乎什麼都有﹐農村戶口幾乎 什麼都沒有。農民工就恰恰面臨這種尷尬------明明 進城打工生活了許多年﹐但戶口仍是農村﹐仍然無 法享有城市戶口的一切福利待遇。 但是﹐現在不僅農村戶口的人面臨民生問題﹐連城市戶 口的人也抱怨﹕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讀不起書------這也就 是所謂的“新三座大山" 1 <<蝸居>>就是反映城市居民住 房難的電視劇﹐結果全國熱爆。 那麼能否因此而得出結論﹕中國無論城市抑或農村﹐都 面臨嚴重的民生問題﹐戶籍制度已經不重要呢﹖ 答案是﹐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最近中國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一個 重要試點﹐重慶模式﹐依舊是從改 革城鄉戶籍制度來著手的。 那應該怎樣理解中國城鄉民生 問題呢﹖必須從變遷的角度來分析 ------ 1 有“新"就有“舊"。中共於 1949 年奪取政權建國﹐以號召推翻壓迫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 大山為政治動員和號召------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熱門﹕民生議題 上 在“三農問題"一文中﹐筆者提到﹐中國社會 問 … · 在的﹐總要在城市住房吧﹖總要看病吧﹖如果有孩子了﹐是 把孩子留在鄉下給老人照顧﹐還是留在城市﹖上學怎麼辦﹖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熱門﹕民生議題(上)

    中國單元有兩部份為熱門﹕一是文化議題﹐因為預科通

    識從未觸及﹐目前的樣本試題大部份屬於此類。二是民生問

    題﹐因為這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重點﹐是當前中國最

    熱門的議題。 然而﹐民生議題有一個看似矛盾的焦點﹕城鄉戶籍制度。

    在“三農問題"一文中﹐筆者提到﹐中國社會

    問題的一個重要根源在於城鄉戶籍制度。這個制度

    把國民分成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彼此在就業、房

    屋、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各種福利待遇﹐存在

    天壤之別。城市戶口幾乎什麼都有﹐農村戶口幾乎

    什麼都沒有。農民工就恰恰面臨這種尷尬------明明進城打工生活了許多年﹐但戶口仍是農村﹐仍然無

    法享有城市戶口的一切福利待遇。 但是﹐現在不僅農村戶口的人面臨民生問題﹐連城市戶

    口的人也抱怨﹕住不起房、看不起病、讀不起書------這也就是所謂的“新三座大山"1。就是反映城市居民住房難的電視劇﹐結果全國熱爆。

    那麼能否因此而得出結論﹕中國無論城市抑或農村﹐都

    面臨嚴重的民生問題﹐戶籍制度已經不重要呢﹖

    答案是﹐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最近中國政府解決民生問題的一個

    重要試點﹐重慶模式﹐依舊是從改

    革城鄉戶籍制度來著手的。 那應該怎樣理解中國城鄉民生

    問題呢﹖必須從變遷的角度來分析

    ------

    1 有“新"就有“舊"。中共於 1949 年奪取政權建國﹐以號召推翻壓迫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為政治動員和號召------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 2

    改革開放前﹐在城鄉二元體制下﹐兩者

    居民互不流動﹐城市居民固然享受就業分

    配、房屋分配(當時稱作“福利分房"﹐由國家透過工作單位或地方政府分配予市

    民)、醫療福利、義務教育等福利。農村居民雖然沒有同等享受﹐但是農村實際是充分

    就 業 ( 全 體 務農﹐沒有農民工現象)﹐房屋由人民公社分配﹐醫療有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國家訓練一批半醫半農的醫護人員﹐承擔小病診治和基層防疫工作﹐俗稱“赤腳

    醫生"﹐曾經受到世界衛生組織高度讚揚)。因此﹐這時期的民生福利是城市固然好﹐農村亦尚可。

    改革開放後﹐雖然城鄉二元體制仍在﹐但有兩個社會流動現象在衝擊著它﹕

    一)是農村居民開始大規模涌入城市打工﹐雖然因戶口問

    題而無法享受城市福利待遇﹐但對城市設施的需求畢竟是存

    在的﹐總要在城市住房吧﹖總要看病吧﹖如果有孩子了﹐是

    把孩子留在鄉下給老人照顧﹐還是留在城市﹖上學怎麼辦﹖

    年輕力壯時可以打工﹐到老了怎麼辦﹖城鄉戶籍制度可以拒

    絕給予農民城市福利設施﹐但不能解決他們的需求。

    二)是城市居民之間的流動﹐二三線的城市居民﹐為了更好的生活和發展機

    會﹐紛紛涌入一線的大城市。請注意﹕城市之間的戶口是互不相通的﹐因此福利

    也是不可“過戶"的。一個拿著二線城市佛山市戶口的城市居民﹐來到一線城市

    廣州市﹐是不會自動享有廣州市的福利待遇的。

    因此﹐這些流動的市民﹐實際境況跟農民工也沒

    有什麼區別。最近﹐北京市推出房屋“限購令"﹐

    非北京戶口的人﹐限制購買和租用北京市的房

    屋。你說“戶口"重不重要﹗ 現在明白為什麼大城市的住房、醫療、教育等民生福利面臨巨大的壓力了

    吧﹖外來居民﹐包括農民工和外地市民﹐來到一個大城市工作生活﹐即時不能享

    有地方政府提供的民生福利﹐但對民生設施仍舊有巨大需求﹐人總離不開衣食住

    行吧。於是乎﹐城市的住房、教育、醫療價格持續高企。

  • 3

    流動的人口﹐固然要承受無福

    利﹐一切自負盈虧﹐別以為原地不

    動的城市居民就可坐享福利﹕ 就業分配﹐這曾經是計劃經濟

    的一大特色﹐結果造成國營企業職

    工過多﹐包袱過重。九十年代開始

    的“下崗"﹐實際上就是取消了職

    業的分配保障。現在城市居民﹐不

    論什麼學歷﹐一樣面對巨大的就業

    壓力。 醫療﹐這是全世界都解決不了的難題。全民公費醫療﹐國家吃不消﹔個人自

    付醫療﹐個人吃不消。全民醫療保險﹐是一折衷之道﹐也是中國目前的改革思路。

    但是﹐隨著醫院、藥廠的市場化改革﹐在保障醫護人員合理薪酬﹐促進醫藥經濟

    健康發展與保障城市居民以合理價格得到衛生醫療服務之間﹐存在著不易調和的

    矛盾。

    教育﹐城市居民享受孩子義務教育、就近入學

    的福利。但是﹐隨著就業競爭壓力漸大﹐內地居民

    與香港家長的心理一樣﹐總希望孩子能夠進入名校

    (重點中小學、名牌大學)。這樣一來﹐許多教育亂收費現象就開始滋生了﹐比如考試分數夠﹐自然進入

    重點高中﹐分數不夠﹐就按分收費。高考補習也是

    一門利潤豐厚的生意﹐注意﹗內地不像香港﹐補習

    社文化尚未流行﹐替高中同學收費補習的﹐不是校

    外的補習名師﹐而是自己學校的老師﹗ 住房﹐1999 年中國政府取消城市居民的福利分

    房﹐商品房、買房貸款(也就是“按揭")﹐成為城市居民不得不面對的新生事物了。過去十年﹐中國的

    房價可謂一浪高過一浪﹐蝸居、蟻居現象﹐也就應

    運而生了。 綜合社會保障﹐既包括最低工資﹐也包括養老

    保險和類似香港綜援的勞動保險﹐不同城市的實施

    落實不盡相同。

  • 4

    試想﹐一流醫生、一流教師、設備齊全的醫院、學校﹐高質素的樓盤和生活

    配套﹐必定集中於大城市。一言以蔽之﹐中國社會民生﹐戶口制度仍是症結﹕城

    市尤其是大城市戶口居民﹐所享福利雖然飽受市場化改革的衝擊而削弱﹐但仍然

    比農村戶口居民、外來城市居民優勝。

  • 5

    熱門﹕民生議題(下)

    承接上期﹐中國的經濟民生問題﹐歸根結底兩大

    類﹕ 一是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差異﹕中國自五十年代

    以來實施的城鄉戶籍制度﹐使城市居民在就業、醫療、

    教育、住房、社保等福利待遇和生活設施﹐遠遠優於

    農村居民﹐從而造成不公。

    二是城市本身的生活成本大幅上漲﹕看病難、住房難、上

    學難這“新三座大山"﹐成為近年城市居民民生問題的一大標

    誌。除此之外﹐尚有通脹上升、就業困難等問題。

    如果要分析這類議題/題目﹐重點絕對不在於死記硬背“十二。五"規劃和近期的中國政府民生措施。技巧在於﹕要從制度改革(而非一時政策)的層面﹐分析中國政府如何面對民生問題的挑戰﹗

    有什麼制度改革呢﹖再細分為二﹕ 一是從行政改革這個較淺的層面﹐例如﹐改革戶

    籍制度﹐完善各類全民福利和保障制度等。 二是從政治改革這個更高的層面﹐例如﹐建立更

    能反映民意、更能及時回應民意訴求、更能保障民生

    權利的民主制度、司法制度等。 先論行政改革﹐將全體國民一分為二的城鄉戶籍

    制度﹐無論當初設立時有什麼合理之處﹐到了今天這

    個講求公平、平等的時代﹐絕對無法再維持下去的了。

    但是﹐改革不等於簡單地予以取消﹐把城市和農村混為一體。這不但沒有解決提

    高農村地區的生活設施水平和福利待遇問題﹐反而因加快農村居民涌入城市而令

    城市生活成本進一步上漲。怎麼辦﹖ 去年下半年﹐重慶市政府推出了一種戶籍改革措施2------不是硬性規定取消

    城鄉戶籍的差別﹐而是給予農村戶口人士一個選擇權﹕ 要麼保留農村戶口﹐則保留農村戶口享有的自土地承包制以來的權益﹔ 要麼換作城市戶口﹐則放棄上述權益﹐改為享受城市的福利待遇。

    2 重慶市政府(2010 年 8 月 1 日)﹕《重慶市統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農村居民轉戶實施辦法(試行)》。

  • 6

    市長黃奇帆形容﹕進城農民將穿上城市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五件衣服"(城市福利待遇),同時脫掉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三件衣服"(農村土地權益)。

    這樣既滿足農村戶口(包括農民工)人士進城的需求﹐又不至於讓城市一下子負擔不過來。

    這種做法被稱作“重慶模式"﹐雖然尚未知道是否會普及到全國﹐但畢竟是

    一種意義重大的嘗試。為什麼這樣說呢﹖修讀經濟學的同學應當知道﹐有選擇總

    比沒有選擇要好。計劃經濟一大弊端在於﹐用國家的行政指令取代了一切個人的

    選擇自由。市場經濟則尊重個人選擇自由﹐在自由追求個

    人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同時達到社會利益的最大化。如

    果戶籍改革僅僅是取消城鄉戶籍﹐那麼其實只是用一種行

    政指令(取消戶籍)取代另一種行政指令(保留戶籍)﹐說到底還是行政指令。但重慶模式的做法﹐等於引入的選擇自

    由(城市戶口抑或農村戶口)﹐讓農村人士可以自由選擇﹐這更具先進性。

    通識科鼓勵同學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概念分析時事﹐上面一段﹐即為示範。 除了改革成效戶籍制度外﹐中央政府還嘗試建立各種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例

    如全民醫療保障/保險制度﹐全民社會保障/保險制度﹐要求各地建設保障性住房(相當於香港公屋)、經濟適用房(相當於香港居屋、夾屋計劃)等。當然﹐這些都是起步不久﹐成效如何﹐拭目以待。

    再論政治改革﹐中國的政治改革﹐不僅僅是為了實

    現民主、自由等所謂的普世價值﹐更是為了應付實際的

    社會難題﹐為了解決眼前的民生問題。同學從網絡、從

    傳媒可知﹐中國的社會民生問題﹐不僅反映在城鄉差別、

    新三座大山﹐更反映在許許多多的官民衝突事件當中﹐

    內地稱作“社會群體事件"------

    群眾上訪與地方幹部阻止上訪﹐地方政府拆遷與居民抗爭拆遷﹔ 微博呼籲市民上街“散步"(變相遊行)﹐短訊溝通勞資談判細節(富士康

    工資談判)﹔ 小販與城管(城市管理的簡稱)的激烈衝突﹐訴方與法院的暴力解決。

  • 7

    這些無日無之的事件﹐怎麼都反映了目前的體制在體現民意、回應民意方面

    實在有所缺陷。單靠上述行政制度的小修小補﹐難以長治久安。 最近﹐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提出“五不搞"------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不

    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權鼎立”和兩院制,不搞聯邦制,不搞私有化。這等於為政治體制的改革劃定了底線。

    那在此底線之上﹐如何有效改革政治體制﹐從而更好體現民意、回應民意訴

    求﹖這問題既考驗內地當局的執政能力﹐也考核我們同學的通識能力。